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6年第1期
编号:12064972
汉语名词短语产生中的量词一致性效应(2)
汉语名词短语产生中的量词一致性效应
汉语名词短语产生中的量词一致性效应


     2.1被试

    两个实验的被试都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其中实验一20名,实验二为另外22名。所有被试均为北方人,母语均为汉语,普通话标准。他们的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

    2.2材料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材料完全一样。选取了60幅线状图,绝大部分来源于Snodgrass和Vanderwart的标准图库,20幅为关键材料,另外40幅为填充材料。练习材料与正式实验材料相同,只是干扰词不同。干扰词在图形中的位置根据居中原则和图形的可识别原则决定。在60幅图中,关键图和填充图均有3种干扰词条件,再加上练习材料,总共做了60×4=240幅词+图的图形,这样,实验中所用图形为原图60幅+240幅,总计300幅图。

    在20幅关键图中,每幅图的三种干扰词类型中,只有一种是语义相关的,另外两种条件的干扰词与图形名称均无语义相关关系。在40幅填充图中,目标图与干扰词之间没有语音和字形相关关系,词频和笔画数也是经过匹配的。所有目标词所对应的命名频率也是经过匹配的。填充材料中有30幅图片对应的数词是“两”。

    2.3设计

    两个实验都采用了单因素被试内和项目内设计,单因素为干扰词类型,有三个水平分别为量词一致(C+)、语义相关(S+)和控制(con)。

    正式实验中,每个填充图也有三种干扰词,与关键图一起构成60×3种词—图关系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8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理与行为研究》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