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8年第2期
编号:12062828
原型理论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年第2期
     后者需要更为系统的信息加工过程。因此,在探讨概念结构的研究中,研究者还需要通过被试对不同类属成员重要性的评价,来明确各类属成员对这个概念的代表性,也就是要探查概念原型下的各类属成员之间的关系。

    Rosch指出,个体按照原型理论组织和建构的概念具有两方面的特点:(1)个体能够识别该概念之下的类属成员,并且能够判断各类属成员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度。也就是说,被试能够准确区分处于中心位置的成员和处于边缘位置的成员,同时又能对它们形成实质性的一致看法;(2)概念的原型组织模式。即从处于中心位置的成员到处于边缘位置的成员的概念结构,会对个体识别这些不同类属成员时的认知过程(例如记忆数量)产生影响,那些接近原型的实例(即中心成员)在个体认知活动中会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要确定概念之下的类属成员之间的内部关系,还需要两步关键的工作。首先。采用原型研究中的“符合程度评价程序”,让被试对各类属成员与其认同的概念原型进行特征比较。对它们之间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对于同一概念之下的家族成员,如果多数被试给出了比较稳定和一致的评价,就可以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决定原型概念的内部结构。研究者对在焦点群体访谈基础上得到的43种亲社会行为,又进行了符合程度评价的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在关于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中,所认同的各类属成员分别处于四个维度上,即“遵规与公益性”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