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特点(2)
表现出与此相似的特点。在师生交往情境中,流畅性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3,185)=4.80,p<0.01),而变通性的年级差异达到边缘显著水平(F(3,185)=2.60,p<0.10);在亲子交往情境中,流畅性和变通性均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3,185)=4.86,p<0.01;F(3,185)=3.66,p<0.05)。事后多重比较进一步显示,两种情境中都是5、6年级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显著高于3年级。而且在亲子交往情境中,4年级的流畅性得分还显著高于3年级。4 讨论
4.1 关于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的评价
在本研究中,采用了综合的、系统的方式评价小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一方面,整合了创造性的认知侧面(社会交往的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人格侧面(好奇性、挑战性、冒险性)以及社会侧面(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性、适当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避免了长期以来创造性研究中偏重认知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而忽略其他因素的倾向,选取的这八个指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社会创造性的主要内涵和领域特点;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了儿童潜在的社会创造性(或社会创造性潜能)与现实的社会创造性(现实生活中实际表现的社会创造性)。同时,兼顾了儿童各种典型的社会生活情境(包括同伴交往情境、师生交往情境、亲子交往情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