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框数目\线索数目和线索类型对返回抑制的影响(3)
时只有onset线索下产生了显著的返回抑制,线索数目为3时,都产生了显著的返回抑制。对线索化位置为3时两种线索下返回抑制量进行配对t检验,3个位置差异都不显著。外框数目为8时对线索化位置与相应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线索数目为1时只在onset线索下产生了显著的返回抑制,线索数目为3时只在onset线索下最后一个线索化位置产生了显著的返回抑制,其他两个位置也达到了临界水平。
3.2 SOA为700ms时的数据分析
对反应时数据进行2(外框为4、8)×2(线索数目为1、3)×2(线索类型:onset,on-off)×2(靶子位置:线索化位置、非线索化位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外框数目主效应显著,F(1,29)=22.04。p<0.01,外框数目为8时反应时显著大于外框数目为4时;线索数目主效应显著,,(1,29)=136.91,p<0.01,线索数目为1时的反应时显著大于线索数目为3时的反应时;靶子位置主效应显著,F(1,29)=18.37,p<0.01,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出现返回抑制。外框数目、线索类型、靶子位置交互作用显著,F(1,29)=8.88,p<0.01,外框数目为8,线索类型为on-off时,线索化位置反应时显著长于非线索化位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