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0年第4期
编号:12038802
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年第4期
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
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
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

     摘 要 探讨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变化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沉思反应量表等自评量表对512名高中生追踪调查3个月,用层次回归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男、女生的抑郁情绪、强迫性冥思和反思不存在差异。(2)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起部分中介作用;反思与第二次抑郁症状不相关,不存在中介作用。(3)女生的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起部分中介作用;男生的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变化不存在中介作用。结论: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变化的中介作用是不同的,并且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 沉思、中介作用、高中生、抑郁。

    分类号B844.2

    1 引言

    Nolen-Hoeksema早在1987年便提出了抑郁的反应风格理论。认为沉思(rumination)可能是抑郁发作的重要易感因素,可以促使或加重抑郁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她把沉思定义为:个体把注意力集中在抑郁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含意的行为和想法,可能包含了反复思虑症状(如,思考“我多么的疲乏”)、抑郁的可能原因(如,询问自己“为什么我心情低落而别人没有”)、以及抑郁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思考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我将不能完成我的工作”)。

    尽管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大都支持Nolen-Hoeksema的抑郁反应风格理论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