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339621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年第5期
     3.2.1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描述见表2。不管从总体来看还是分别从男生和女生来看,双性化个体的生活满意感和情感平衡分数都是最高的,其次是男性化个体,再次是女性化个体,最低的是未分化个体。

    3.2.2 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别以生活满意感和情感平衡为因变量。同时以性别角色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两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发现,对生活满意感而言,不同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异显著,F(3,326)=7.33,p<0,01。性别差异及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对情感平衡而言,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异显著。F(3,326)=14.04,p<0.01,性别差异及二者交互作用也不显著。这说明,性别角色类型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而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
, http://www.100md.com
    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双性化个体的生活满意感显著高于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就情感平衡而言,双性化和男性化个体均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双性化个体虽然高于男性化个体,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双性化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男性化个体,女性化个体,最后是未分化个体。

    3.2.3 自尊在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为了考察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否受到自尊的中介作用。按照Baron和Kennv(1986)的建议进行了三步回归分析:(1)分别以生活满意感为因变量,以中心化后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为自变量进行第一步回归分析;(2)以自尊为因变量,以中心化后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为自变量进行第二步回归分析;(3)以生活满意感为因变量,同时以自尊和中心化的男性特质、女性特质为自变量进行第三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男性特质可以显著预测生活满意感(第一步回归),男性和女性特质都可以显著预测自尊水平(第二步回归),当同时将男性特质、女性特质和自尊作为预测变量时,自尊对生活满意感的预测是显著的,而男性和女性特质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第三步回归)。另外。第三步比第一步回归所增加的对生活满意感的方差解释量(△R2)也是显著的,这说明自尊在性别角色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同样地,以情感平衡为因变量,通过相同的分析可以得出,自尊也是性别角色对情感平衡影响的中介变量,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本研究构建了性别角色、自尊、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自尊作为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通过LISREL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拟合指数如下:X2=10.05,df=7,p=0.19;RMSEA=0.04,GFI=0.99,AGFI=0.97,NFI=0.98,NNFI=0.99,CFI=0.99,说明该模型拟合良好。另外,根据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2004),模型中路径系数的t值大于2就说明该条路径是显著的,由图1可知性别角色指向自尊的路径和自尊指向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均显著,而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路径却不显著,这也说明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到自尊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地,根据温忠麟等(2004)可以计算出自尊的中介效应占性别角色、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总效应的80.63%。
, 百拇医药
    4、讨论和建议

    4.1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性别角色的双性化模型认为,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两极。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的维度。理想的性别角色是同时具有高的男性特质和高的女性特质。也就是说,具有双性化特征的人具有最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双性化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男性化个体,女性化个体,最后是未分化个体。研究结果支持了性别角色的双性化模型,也与蔡华俭,黄玄凤和宋海荣(2008),赵文进(2008),杜军和谢继红(2008)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他许多研究(余小芳,毛健玲,2008:杨炯,胡怀林,俞乐笑,2008;王中会。张建新,2007;沈烈敏,2008;Torsten&Anna,2000;Michel&Yvanlussier,2001)表明,双性化个体在人际交往质量,心理健康水平,灵活性、独立性、果断性、创造性、自信心、应对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甚至是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都显得更好。因此,为提高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幸福感,在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培养,开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
, 百拇医药
    盖笑松、王晓宁和张婵(2009)在分析当前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实施性别角色教育的途径。Bem(1981)提出的性别图式理论(gender shematheory)解释了人们形成性别角色的过程,即个体根据性别图式对有关性别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根据该理论。培养学生的双性化人格,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父母要告诉孩子性别只是个生物学上的概念,给孩子同时提供男孩和女孩玩的玩具和衣服,另外。父母以身作则,避免总是表现出与社会上流行的性别观念一致的行为(例如爸爸也会做家务,妈妈也会去洗汽车)。在学校教育中,要让青少年学生认识到社会上流行的性别观念不一定正确,可以通过与性别定型相反的例证(如女医生,幼儿园男老师)及榜样行为消除那些性别刻板印象。

    4.2 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

    本研究发现自尊是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也就是说,大学生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进行的,从男性、女性特质对自尊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得分越高,自尊水平也越高,即双性化个体的自尊水平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从男性、女性特质和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自尊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就越高。因此,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据此,本研究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对其进行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之外,还要不遗余力地提高其自尊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学校可以多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同时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5、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性别角色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是通过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影响的。, 百拇医药(耿晓伟 张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