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75670
人格特征对各年龄个体不同类型框架下决策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1期
     人格特征与框架下决策偏差的关系在青少年群体做决策时表现的较为突出。目标框架下有,为自己决策时,尽责性、神经质得分越高的决策者越容易出现决策偏差。风险决策框架下有,为朋友决策时,宜人性、开放性越强者,越容易出现决策偏差,除神经质部分外,该结论基本证实了假设二。

    目标决策框架下,尽责性部分的结论证实了Levin等(2002),尽责的核心在于认真、严格自律,事实上,框架效应的出现依赖于决策者认真阅读决策情境,尽责之人恰好符合了这一条件,便更可能陷入有偏差的决策中了。但若决策者不仅认真阅读而且做到对所表述情境的深度加工,便会克服框架影响,做出理性决策。因此,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检验尽责性较高的决策者加工程度以证实该解释的正确性。神经质倾向较强者则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中,表现出框架效应(Levin,etal,2002;于会会,徐富明,黄宝珍,文桂婵,王岚,2012)。只是在本研究中,神经质对框架效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却仅在目标框架决策中表现出来,风险决策中并未能发现。

    风险决策框架下,为朋友决策时,宜人性、开放性越强者均表现出更显著的决策偏差,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Levin等(2002)、Levin和Hart(2003)及刘涵慧等(2008)的结论,也提示,只有在儿童、少年及青年群体而非中老年群体中,才会有宜人性、开放性对决策偏差的正向预测作用;不仅如此,预测作用还尤其体现在为自己亲人和朋友做决策时。这可能是因为,压力是促发决策出现偏差的重要因素,也许为亲朋做决策比为自己做决策压力更大。宜人性强者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保持,自然也会背负更多压力,带来决策偏差。此外,开放性高者思维灵活、敢为、易失控,他们在风险决策中表现出偏差也不足为奇。

    最后,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大五人格特质的各个纬度对框架下决策的预测关系仅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体现。该结论基本证实了假设三。相反的,在中老年群体中,无论是决策还是决策偏差,人格特质的预测效力均十分有限。这可能因为:第一,中老年群体的决策通常相对更保守,容易带来地板效应;第二,中老年群体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对决策情境尤其是框架的设计领悟度相对较差,这也可能带来适用青少年群体规律的失效;第三,本研究风险决策情境社会背景过强,稳定就业(保守选择)对于生活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群体而言意义尤其重大,因此,原本较易展示出人格与决策间关系的风险决策情境被人为的模糊了。究竟哪一种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探索。尽管如此,本研究的结果仍然提示我们,该领域的研究多将关注焦点放在儿童、青少年群体,相对忽视老年群体的做法是有局限的,因为适用于青少年群体的规律也许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不适用。5结论

    目标情境下,宜人性、外倾性者可能因其灵活、信任等性格更容易听从建议,开放性者却可能因喜发散思维,不容易被说服。为亲朋的风险决策可能会因带来比为自己决策更大的压力,使人们更多做出保守决策,人格对亲友风险决策并无预测力;且框架效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宜人性、开放性对决策偏差的作用在为亲友风险决策中表现出来。人格特征对决策及决策偏差的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突出,中老年群体不突出;这可能与中老年群体决策更保守以及认知能力较差有关。目标情境下,尽责性者决策偏差较多,是否是因其更认真地阅读所设定的情境所造成的尚需更进一步探讨。 (刘涵慧 黄雯菁)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