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中心理资本作用的路径模型(2)
2.2研究工具
2.2.1工作压力的测量
对工作压力的测量采用了两个量表。一个是曹静编制的工作压力源量表(曹静,2005),该量表主要参考了Cooper,Sloan和Willimas(1988)设计的OSI工作压力测量指标体系,包括工作任务、角色冲突、人际关系、组织氛围、职业发展等6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5点利克特量表评分。各分量表的信度(Cronbach a系数)在0.70-0.85之间,总量表的信度为0.87,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项目的因子负荷合理,六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4-0.81之间,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0。
另一个量表为改编自NASA-TLX的主观负荷问卷,包含6个条目,要求个体从精力要求、体力要求、时间要求、努力程度、挫折程度、绩效水平等6个方面评估工作时的主观负荷(压力)水平,采用利克特10点量表计分,分值越高表明主观负荷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69。
2.2.2工作倦怠的测量
采用由李超平和时勘根据Maslach和Schaufei编制的MBI-GS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李超平,时勘,2003)。该量表包括情绪耗竭、消极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共15个条目,三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8,0.85,0.87。量表采用7点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倦怠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三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4,0.79和0.87。
2.2.3心理资本的测量
采用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张阔,张赛,董颖红,2010),该问卷包括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希望4个维度,共26个条目,4个分问卷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6,0.83,0.80和0.76,全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0,4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54%。问卷采用7点利克特量表计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本研究中4个分问卷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7,0.74,0.78和0.73,全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7。
3.研究结果
3.1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
本研究中用工作压力源量表总分和主观负荷问卷总分作为个体工作压力水平的测量指标,前者侧重于测量客观的压力来源,后者侧重于测量主观的压力感受。从表1中可见,工作压力源、主观负荷都和工作倦怠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工作压力水平越高,工作倦怠的风险或程度就越严重。但在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中,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与情绪衰竭和消极疏离两个维度的相关都比较高,但与低成就感相关却很低,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2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相关
从表2中可见,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心理资本的4种成分与工作倦怠的各维度也都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值介于-0.13至-0.58之间。其中,心理资本中的韧性维度与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相关的绝对值最高,这显示韧性在个体克服困难、应对工作中各种压力和挑战的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3.3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
前文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均与工作倦怠存在密切的关系,为进一步检验二者对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研究者分别以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为被预测变量,以压力源总分、主观负荷和心理资本的4种成分为预测变量,用逐步回归(采用SPSS默认的变量选择标准)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见,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消极疏离和低成就感等3个维度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38%、39%和41%。
3.4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与心理资本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和前文中相关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假设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为验证该假设的合理性,以工作压力为外生潜变量,以工作倦怠为内生潜变量,应用Lisre18.3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时,以工作压力源量表和主观负荷问卷的总分作为工作压力的指标;考虑到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与工作倦怠中低成就感维度的相关均不显著,因此以情绪衰竭和消极疏离作为工作倦怠的指标。首先建立不含中介变量的初始模型,结果显示从工作压力指向工作倦怠的路径系数Y为0.85,CFI、IFI、NFI、NNFI等拟合指数均大于0.95。然后建立包含中介变量(心理资本)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见表4,路径系数见图1。
从表4中可见,模型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各路径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从而说明所设定的理论模型与测量数据的拟合较好。从图1中可见: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间的路径系数Y为0.77,同不含中介变量的初始模型相比明显降低;同时工作压力对个体的心理资本也有消极影响(y=-0.28);而心理资本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倦怠的风险(y=-0.24),并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共同解释了工作倦怠76%的变异。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相对于工作压力源,个体的主观负荷是工作倦怠更敏感和更有效的预测因素。
4.讨论
4.1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工作倦怠是工作压力反应的极端形式,一般认为其产生于工作压力源的长期负面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水平的两种指标(压力源和主观负荷)都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直接路径系数达到了0.77,变异解释率在50%以上,这反映出工作压力的确是引发工作倦怠的主要诱因。国内外一些学者也曾针对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和公务员等群体开展过相关研究,结果大都和本研究的发现相似,即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存在密切关系(曹静,2005,Ahuja,Chudoba,Kaemar,et al,2007)。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中对工作压力的测量不仅采用了常用的工作压力源量表,而且增加了主观负荷问卷,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测量工作压力水平,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主观负荷和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和0.38;在结构方程模型中,主观负荷和压力源对工作压力的负荷分别为0.62和0.32,均体现出前者高于后者的特点。这说明相对于工作压力源的测量,个体的主观负荷和压力体验是工作倦怠更敏感和更有效的预测因素,同时也说明只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的测量结果评估工作压力水平的已有研究,可能会低估工作压力水平与工作倦怠的关联性。 (张阔 卢广新 王敬欣)
2.2.1工作压力的测量
对工作压力的测量采用了两个量表。一个是曹静编制的工作压力源量表(曹静,2005),该量表主要参考了Cooper,Sloan和Willimas(1988)设计的OSI工作压力测量指标体系,包括工作任务、角色冲突、人际关系、组织氛围、职业发展等6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5点利克特量表评分。各分量表的信度(Cronbach a系数)在0.70-0.85之间,总量表的信度为0.87,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项目的因子负荷合理,六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4-0.81之间,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0。
另一个量表为改编自NASA-TLX的主观负荷问卷,包含6个条目,要求个体从精力要求、体力要求、时间要求、努力程度、挫折程度、绩效水平等6个方面评估工作时的主观负荷(压力)水平,采用利克特10点量表计分,分值越高表明主观负荷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69。
2.2.2工作倦怠的测量
采用由李超平和时勘根据Maslach和Schaufei编制的MBI-GS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李超平,时勘,2003)。该量表包括情绪耗竭、消极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共15个条目,三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8,0.85,0.87。量表采用7点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倦怠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三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4,0.79和0.87。
2.2.3心理资本的测量
采用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张阔,张赛,董颖红,2010),该问卷包括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希望4个维度,共26个条目,4个分问卷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6,0.83,0.80和0.76,全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0,4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54%。问卷采用7点利克特量表计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本研究中4个分问卷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7,0.74,0.78和0.73,全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7。
3.研究结果
3.1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
本研究中用工作压力源量表总分和主观负荷问卷总分作为个体工作压力水平的测量指标,前者侧重于测量客观的压力来源,后者侧重于测量主观的压力感受。从表1中可见,工作压力源、主观负荷都和工作倦怠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工作压力水平越高,工作倦怠的风险或程度就越严重。但在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中,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与情绪衰竭和消极疏离两个维度的相关都比较高,但与低成就感相关却很低,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2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相关
从表2中可见,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心理资本的4种成分与工作倦怠的各维度也都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值介于-0.13至-0.58之间。其中,心理资本中的韧性维度与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相关的绝对值最高,这显示韧性在个体克服困难、应对工作中各种压力和挑战的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3.3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
前文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均与工作倦怠存在密切的关系,为进一步检验二者对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研究者分别以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为被预测变量,以压力源总分、主观负荷和心理资本的4种成分为预测变量,用逐步回归(采用SPSS默认的变量选择标准)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见,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消极疏离和低成就感等3个维度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38%、39%和41%。
3.4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与心理资本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和前文中相关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假设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为验证该假设的合理性,以工作压力为外生潜变量,以工作倦怠为内生潜变量,应用Lisre18.3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时,以工作压力源量表和主观负荷问卷的总分作为工作压力的指标;考虑到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与工作倦怠中低成就感维度的相关均不显著,因此以情绪衰竭和消极疏离作为工作倦怠的指标。首先建立不含中介变量的初始模型,结果显示从工作压力指向工作倦怠的路径系数Y为0.85,CFI、IFI、NFI、NNFI等拟合指数均大于0.95。然后建立包含中介变量(心理资本)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见表4,路径系数见图1。
从表4中可见,模型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各路径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从而说明所设定的理论模型与测量数据的拟合较好。从图1中可见: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间的路径系数Y为0.77,同不含中介变量的初始模型相比明显降低;同时工作压力对个体的心理资本也有消极影响(y=-0.28);而心理资本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倦怠的风险(y=-0.24),并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共同解释了工作倦怠76%的变异。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相对于工作压力源,个体的主观负荷是工作倦怠更敏感和更有效的预测因素。
4.讨论
4.1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工作倦怠是工作压力反应的极端形式,一般认为其产生于工作压力源的长期负面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水平的两种指标(压力源和主观负荷)都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直接路径系数达到了0.77,变异解释率在50%以上,这反映出工作压力的确是引发工作倦怠的主要诱因。国内外一些学者也曾针对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和公务员等群体开展过相关研究,结果大都和本研究的发现相似,即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存在密切关系(曹静,2005,Ahuja,Chudoba,Kaemar,et al,2007)。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中对工作压力的测量不仅采用了常用的工作压力源量表,而且增加了主观负荷问卷,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测量工作压力水平,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主观负荷和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和0.38;在结构方程模型中,主观负荷和压力源对工作压力的负荷分别为0.62和0.32,均体现出前者高于后者的特点。这说明相对于工作压力源的测量,个体的主观负荷和压力体验是工作倦怠更敏感和更有效的预测因素,同时也说明只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的测量结果评估工作压力水平的已有研究,可能会低估工作压力水平与工作倦怠的关联性。 (张阔 卢广新 王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