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社交自尊的中介作用(2)
被试是江西省某综合性大学本科生330人,采用自愿和不记名方式参加,回收问卷306份,回收率92.73%,剔除各种无效废卷及根据研究变量删除缺失值的问卷后,有效问卷279份,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为91.18%。其中男生138人,女生141人。平均年龄为20.93岁,标准差1.48。
2.2 测验工具
2.2.1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由Zimet等编制。它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共12个项目,采用7级计分(1-极不同意,7-极同意),得分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汪向东,1993)。在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0,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7-0.82。
2.2.2 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
该问卷由Helmreich及Stapp编制并修订。它是一个简短易行的社交自尊评定问卷。原量表由32项组成,Helmreich和stapp1994年修订了这个量表,把它分成表A和表B,本次研究选用的是表A,共16个项目。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1-完全不是我的个性,5-非常符合我的个性),分数越高,社交自尊水平越高(汪向东,1993)。在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644。
2.2.3 综合幸福感问卷
该问卷是由苗元江(2009)编制,问卷包括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个模块,共有50个条目,9个分量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属于主观幸福感维度,采用7等级评分(1-没有时间,7-所有时间);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属于心理幸福感维度,采用7等级评分(1-明显不符合,7-明显符合)。在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1,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7-0.84。
3 结果
3.1 社会支持、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社会支持各维度、社交自尊以及幸福感各维度的均值、标准差及变量间的相关如表1所示。社会支持(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其他支持)、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维度、心理幸福感(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均有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观幸福感中的负性情感均有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拥有良好社会支持、高社交自尊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同时他们也具有更高的心理幸福感,如感到更高的自我价值,更加关注自我的健康等,他们更少出现负性情感。
3.2 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忠麟等人(温忠麟,张雷,侯杰泰,2004)提出的中介检验程序,在相关分析基础上,检验社交自尊(M)是否在社会支持(x)和主观幸福感(Y1)、心理幸福感(Y2)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在第三步中,Y1与x和Y2与x的回归方程系数都显著,说明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之间都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63×0.276/0.157=46.23%,表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除了社交自尊,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而社交自尊是主要的中介变量。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63×0.283/0.618=12.04%,表明除了社交自尊外,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社交自尊只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社交自尊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社交自尊为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模型的拟合效果。如表3所示,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比较理想,说明该模型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即该模型是可以接受的。
4 讨论
4.1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都显示,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关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Waldegrave,2012;汪向东,1993)。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深化了以往研究中两者的相关关系(张雯,谢威士,2007;陈鸿雁,2006)。
社会支持以不同来源划分包括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Masoud,Sharzad,Leila,& Elaheh,2011)。相关分析中,朋友支持与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均略高于其它两个维度与幸福感的相关,说明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来自朋友的支持对于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张建人,黄懿,2007;尤瑾,郭永玉,2007)。大学生大多处于集体生活环境中,与朋友的交往最多,当遇到挫折困难时,朋友给予的关怀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朋友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朋友支持系统。
4.2 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都显示,社交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以往研究在探讨自尊和幸福感关系时,主要关注总体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自尊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Diener &Biswas-Diener,2000;Yarcheski & Mahon,1997;耿晓伟,郑全全,2008),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同时,本研究使用特定领域自尊——社交自尊,并关注了心理幸福感这一维度,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高社交自尊者拥有更高水平心理幸福感。 (李妍君 朱小爽 陈英和)
2.2 测验工具
2.2.1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由Zimet等编制。它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共12个项目,采用7级计分(1-极不同意,7-极同意),得分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汪向东,1993)。在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0,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7-0.82。
2.2.2 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
该问卷由Helmreich及Stapp编制并修订。它是一个简短易行的社交自尊评定问卷。原量表由32项组成,Helmreich和stapp1994年修订了这个量表,把它分成表A和表B,本次研究选用的是表A,共16个项目。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1-完全不是我的个性,5-非常符合我的个性),分数越高,社交自尊水平越高(汪向东,1993)。在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644。
2.2.3 综合幸福感问卷
该问卷是由苗元江(2009)编制,问卷包括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个模块,共有50个条目,9个分量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属于主观幸福感维度,采用7等级评分(1-没有时间,7-所有时间);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属于心理幸福感维度,采用7等级评分(1-明显不符合,7-明显符合)。在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1,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7-0.84。
3 结果
3.1 社会支持、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社会支持各维度、社交自尊以及幸福感各维度的均值、标准差及变量间的相关如表1所示。社会支持(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其他支持)、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维度、心理幸福感(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均有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观幸福感中的负性情感均有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拥有良好社会支持、高社交自尊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同时他们也具有更高的心理幸福感,如感到更高的自我价值,更加关注自我的健康等,他们更少出现负性情感。
3.2 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忠麟等人(温忠麟,张雷,侯杰泰,2004)提出的中介检验程序,在相关分析基础上,检验社交自尊(M)是否在社会支持(x)和主观幸福感(Y1)、心理幸福感(Y2)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在第三步中,Y1与x和Y2与x的回归方程系数都显著,说明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之间都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63×0.276/0.157=46.23%,表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除了社交自尊,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而社交自尊是主要的中介变量。社交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63×0.283/0.618=12.04%,表明除了社交自尊外,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社交自尊只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社交自尊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社交自尊为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模型的拟合效果。如表3所示,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比较理想,说明该模型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即该模型是可以接受的。
4 讨论
4.1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都显示,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关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Waldegrave,2012;汪向东,1993)。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深化了以往研究中两者的相关关系(张雯,谢威士,2007;陈鸿雁,2006)。
社会支持以不同来源划分包括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Masoud,Sharzad,Leila,& Elaheh,2011)。相关分析中,朋友支持与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均略高于其它两个维度与幸福感的相关,说明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来自朋友的支持对于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张建人,黄懿,2007;尤瑾,郭永玉,2007)。大学生大多处于集体生活环境中,与朋友的交往最多,当遇到挫折困难时,朋友给予的关怀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朋友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朋友支持系统。
4.2 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都显示,社交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以往研究在探讨自尊和幸福感关系时,主要关注总体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自尊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Diener &Biswas-Diener,2000;Yarcheski & Mahon,1997;耿晓伟,郑全全,2008),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同时,本研究使用特定领域自尊——社交自尊,并关注了心理幸福感这一维度,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高社交自尊者拥有更高水平心理幸福感。 (李妍君 朱小爽 陈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