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69420
青少年生命认知及其生活满意度的干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3期
     本研究将尝试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学生,按学段自行编写生命教育活动课程教案,实施“生命教育”,并选用生命认知和生活满意度等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希望通过活动课程干预,使青少年在亲子关系、学校生活和整体生命评价的满意度上有所提高,生命认知得到进一步正向发展和积极深化,推动个体从一种更具逻辑性的、积极的视角和态度去感恩生命的存在,理解死亡的必然。从而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提供一套系统、有效的操作方案和实证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选择一所完全中学,考虑到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学校课程安排,在初中部随机抽取7年级一个班学生,在高中部抽取10年级一个班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对象,实施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并在两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平行班级,作为本次研究的控制组。有效样本的最终分布如表1所示。

    2.2 研究材料

    2.2.1 青少年生命认知问卷

    采用自编《青少年生命认知问卷》进行施测。该问卷共42道题,其中19道题目为正向表述,23道题目为负向表述,采用五级评分方式,从1到5分,依次对应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有点同意、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问卷共包含6个维度:概念的逻辑陈述、概念的非逻辑陈述、情绪的积极表达、情绪的消极表达、意义的辩证性阐述、意义的非理性阐述。

    概念的逻辑陈述和非逻辑陈述是指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理解,分为对生命和死亡的概念要素符合自然常识的逻辑性理解和违反该项常识的非逻辑理解两种陈述;情绪的积极表达和消极表达是在对生命和死亡的本质特征理解基础上,表露出对于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情绪体验,包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平静等积极体验,以及漠视生命和惧怕死亡等消极体验两种表达;意义的辩证性阐述和非理性阐述是对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思考和体悟,包括对其具有深度的理性表述和过于偏激的非理性表达。该问卷的验证性分析的结果:x2/df=3.21,CFI=1.00,GFI=0.90,RMSEA=0.00,拟合指标较好。本次研究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总量表0.72,概念的逻辑陈述0.70,概念的非逻辑陈述0.77,意义的辩证性阐述0.75,意义的非理性阐述0.68,情绪的积极表达为0.75,情绪的消极表达为0.76。

    2.2.2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香港中文大学修订的《青少年版生活满意度问卷》(Diener,Emmons,Larsen,& Griffin,1985;Diener,Diener,& Diener,1995;Man,Fanny,&Shu,2008),其适用范围为12岁到18岁的青少年,共35道题目,包含6个维度: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健康状况、学校生活、自我评价、整体生命评价等。运用7级计分,从1-7,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不置可否、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及学校生活主要侧重于个体与父母、同学、老师及其学校整个环境的互动所产生的满意度体验;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和整体生命评价侧重于个体针对自身生理情况的体察、对自我表现的评价及其对整体生命状态的感知,所产生的相应情绪体验。本次研究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

    2.2.3 《生命教育》课程大纲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自行编制一套分年龄段的“生命教育”实施教案。教案编制完毕后,向该领域比较权威的教授,及其课程实施学校的教务老师、年级组长、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和实施班级的班主任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确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一共包含10次课程,1场电影观摩和1次小组讨论。不同年级实验组的学生接受相同的主题教育,但是运用的活动形式有所不同。10次校本课程的安排,从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尊重生灵、杜绝危害、健康生活等几个层级逐一展开,基本顺序如下:

    第一次:爱护自己;第二次:自我保护;第三次:压力我不怕;第四次:珍惜爱护动物的生命;第五次:感恩生命;第六次:情绪管理;第七次:环境教育;第八次:健康体魄;第九次:远离毒品;第十次:健康饮食。

    除此之外,还安排一场电影观摩和一次小组讨论,7年级的班级集体观看“导盲犬小Q”,整部影片宣扬一种爱与关怀、信任与温暖的良好氛围,故事的结尾导盲犬的年老离世。10年级的学生观摩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该影片直面人类的死亡,并将死亡的神圣与庄严的气氛通过入殓师的仪式过程加以烘托和渲染,让学生们理解死亡、正视死亡。小组讨论提纲主要围绕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其对生命、死亡和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2.2.4 《生命教育》过程评估问卷

    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本研究除了采用量化问卷结果作为判断指标外,还运用了过程评估问卷,为干预效果评估提供质性的保障。问卷内容主要是从主题设置、课程内容、课堂氛围、课后体悟和实践反馈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纸笔化访谈。并将最终收集到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对整个实验结果提供质性的依据。

    2.3 研究步骤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逐一开展。

    第一阶段为初测,使用《青少年生命认知问卷》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作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被试进行全面施测。

    第二阶段为教育干预。根据《生命教育》的课程大纲安排,对两个年级的各一个实验班,每周开展为时45分钟的“生命教育”课程。每次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均需填写一份“《生命教育》课程过程评估问卷:受训者篇”,而主讲此次课程的教师均需填写一份“《生命教育》课程过程评估问卷:培训者篇”。整个课程一共包含了12次课程活动,持续将近一个学期。

    第三阶段为后测,使用的问卷与第一阶段相同,测查对象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被试。

    2.4 数据处理 (徐晓滢 刘世宏 李丹 宗爱东)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