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69144
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综述(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3期
     4.3 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虽然核心自我评价的提出是为了找到预测工作满意的人格特质,但是随着研究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满意这一个预测目标,工作绩效也成为了核心自我评价的一个预测目标(Bono & Judge,2003)。动机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对自己持有积极评价的人,会更加主动地工作,正是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肯定,才会进一步采取行动,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大致有一半是通过动机实现的。有五种理论可以解释CSE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4.3.1 自我和谐理论

    自我和谐理论的假设是,个体的行为方式会与自我形象相一致。也就是说,一个人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而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此外,一个人也会选择符合自我形象的工作,即选择认为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

    4.3.2 习得性无助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屡屡遭受失败时,就会缺乏对环境的控制感。当遇到挫折时,悲观消极的解释风格会使个体产生动机缺乏的表现,如灰心,逃避,感到无能为力等;而乐观积极的解释风格则会使人很少产生上述表现。

    4.3.3 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时,会采取不同的自我调节方式,如维持原来的目标并加倍努力、将目标降低到更容易达到的水平、放弃。研究表明,一个内控的人,当他感到目标和期望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时,会加倍努力以实现目标;而一个低自尊的人则会选择降低标准或是全身而退。

    4.3.4 快乐生产者假设

    快乐生产者假设是指: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并心情愉快的员工会表现出高的工作绩效。Staw等(1994)提出,积极情绪会激发个体的工作积极性,不轻言放弃,并且能够增强认知功能,促进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亲切回应,善于与他人合作,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进而会导致满意的工作结果,更有可能在工作当中获得成就。

    4.3.5 特质激活理论

    特质激活理论(Trait activation theory,TAT)解释了人格差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工作行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只有当受到环境中线索的启动,并与之相匹配时才被激活,从而表现出来(Tett & Guterman,2000)。环境的强度适宜才能使特质的激活强度有区别,因为强度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可能会引起人们相似的反应。例如,个体对工作环境的知觉可以激活核心自我评价,从而使个体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工作绩效。如果个体知觉到的是高领导有效性(即环境因素是适宜的),那么核心自我评价的高低就会导致工作绩效的个体间差异;如果个体知觉到的是低领导有效性(即环境因素是不适宜的),那么核心自我评价的高低就不会引起工作绩效的个体间差异(Kacmar,et al.,2009)。

    5 核心自我评价的跨文化研究及在我国的发展

    5.1 核心自我评价的跨文化研究

    自核心自我评价提出以来,受到了各个国家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核心自我评价的跨文化一致性;(2)丰富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机制。

    5.1.1 核心自我评价的跨文化一致性

    核心自我评价的跨文化一致性,即选取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以及职业样本,去验证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以及CSES的适用性。Judge等(2004)以三个不同的样本(即西班牙大学生、荷兰大学生、荷兰保险公司员工)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84、0.82;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支持量表的12个项目负荷于单一因素的假设。此外,Heilmann和Jonas(2010)使用德语版核心自我评价问卷(G-CSES),以在职员工和有过工作经验(兼职)的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德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和0.79;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G-CSES确实负荷于单一的因素(样本1,NFI=0.89,IFI=0.98,RMSEA=0.04;样本2,NFI=0.89,IFI=0.98,RMSEA=0.04);两个样本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和0.28(p<0.01);与生活满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50(p<0.01)。另外,Piccolo等(2005)的研究表明,CSES在日本(即非西方文化背景下)也同样适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四种特质负荷于一个高阶因素(NFI=0.96,CFI=0.97,RMSEA=0.06),平均因子负荷为0.78;日本人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其工作满意的相关系数为0.49,与其生活满意的相关系数为0.52,与其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67。综上所述,核心自我评价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均表现为: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是单一的,CSES具有普适性,并且,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人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工作满意和生活满意。

    5.1.2 丰富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机制

    为了能够更充分地解释人格特质对工作结果变量的预测力,许多研究者探讨了CSE与工作满意关系的中介变量。Taylor(200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除了个体知觉到的工作特征外,目标导向也是解释CSE与工作满意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目标导向低的个体更看重外部赞许或竞争,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或能力是无法改变的,这会阻碍一个人的进步和成长。也就是说,目标导向低的人,其外部动机较高,是在他人赞许或奖励等外部因素的激励下表现出各种行为;目标导向高的人,则拥有较高的内部动机,愿意学习各种技能,在完成任务和接受挑战中习得经验并得到自我提升。组织氛围在CSE与工作满意之间关系中也起着中介作用(Crawford,2008)。也就是说,核心自我评价会通过影响一个人如何知觉其所处的工作环境,而间接影响其工作满意。 (李洪玉 崔英文 何一粟 肖鹏 王璐)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