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63246
不同阅读能力聋人语篇理解中连接推理的眼动比较(4)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4期
     以总阅读时间为因变量,经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阅读能力主效应显著,F(1,20)=5.194,p<0.05;低阅读能力被试在推理条件下与控制条件下的阅读时间都显著多于高阅读能力被试;这显示低阅读能力被试确实努力尝试进行了连接推理加工。语篇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20)=0.004,p=0.950,聋人在两种条件下阅读结果区的总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阅读能力与语篇类型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1,20)=0.476,p=0.498。

    4.讨论

    本研究在高阅读能力聋人被试群体中,验证了Singer及其同事(1992,1996)以健听成人为被试,所提出的语篇阅读连接推理加工的验证性效应(vali-dation effect)。高阅读能力聋人在阅读推理条件语篇后,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达到90%,显著高于阅读控制条件语篇后65%的回答正确率。这表明高阅读能力聋人在阅读推理条件语篇时,有效激活背景知识通达两句话中具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发生了连接推理加工,成功构建了局部连贯,显著提高了理解性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低阅读能力聋人阅读推理条件和控制条件语篇后,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只有50%和48%,相当于随机回答水平,说明低阅读能力聋人没有能够使用句子中隐含的因果信息,通过连接推理来建立语篇的局部连贯。两类被试回答理解性问题的反应时间差异也验证了这一结论。高阅读能力聋人在推理条件下回答理解性问题的反应时间显著少于控制条件,说明因果关系的连接和局部连贯的建立激活了语篇中隐含的背景知识,发生了连接推理,使被试做出理解性判断所需时间减少;在控制条件下,高阅读能力聋人的背景知识未被激活,被试就需要花费显著多的时间来做出判断。这种效应就是低阅读能力聋人在两种条件下回答文后理解性问题的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显示在推理条件下,低阅读能力聋人并没有建立语篇中两句话间的因果连接,形成一个适当的文本表征。

    但若低阅读能力聋人信息储存能力存在问题,即使其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尝试进行连接推理加工,得出了推理信息,但不能很好地保存下来,那么其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的问题回答正确率也会降低,所用时间较多。本研究也显示,低阅读能力聋人回答记忆性问题的正确率显著低于高阅读能力聋人,在推理条件下只有45.5%,控制条件下也只有61.4%,表明在阅读过程中外显信息的存储能力也存在明显缺陷;而高阅读读能力聋人在推理和控制条件下回答记忆性问题的正确率都达到90%左右,表明其在阅读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对事实信息的存储能力,这为其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发生连接推理,将推论信息保存下来提供了保障,提高了被试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问题回答的正确率。

    可见,低阅读能力聋人在两种条件下回答文后问题的正确率与反应时没有差异,有两种可能:一种就如Singer及其同事(1992,1996)所言,被试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并未发生连接推理;另一种可能就是低阅读能力聋人被试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努力尝试进行了连接推理,得出了推理信息,但因储存能力有限,不能保留到语篇阅读完成之后的延时回答问题中,从而使与推理相关的问题回答之正确率较低。低阅读能力的聋人在语篇阅读过程中究竟是否进行了即时连接推理加工。本研究发现,推理条件下,高低阅读能力两类被试的注视点持续时间都长于控制条件,表明高、低阅读能力聋人在阅读具有因果关系连接的语篇时,都即时、主动地尝试建立连接推理,来形成信息在局部连贯水平上的通达,因而花费了更多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加工;高阅读能力聋人在两种条件下,注视点持续时间未见显著性差异,显示高阅读能力连接推理加工是自动化的;低阅读能力聋人在推理条件下的注视点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控制条件,显示低阅读能力聋人在语篇加工过程中,努力进行了即时的连接推理加工,但因可能背景知识不足、信息加工能力与储存能力差,效率低,效果不佳,表现在完成语篇阅读之后,理解性问题回答的正确率低,反应时间长。

    此外,两类被试在注视次数和阅读时间上的差异也表明这一点。高阅读能力聋人的注视次数在两种条件下都少于低阅读能力被试,且在控制条件下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高阅读能力聋人在两种条件下阅读结果句的总时间也均少于低阅读能力聋人,在推理条件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控制条件下差异也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虽然两类被试在推理条件下都试图建立局部连贯,但低阅读能力聋人构建局部连贯的能力较差。由于本研究中阅读理解的对象是长度各10个字的两个短句组成的语篇,当被试阅读第二句话即结果句时,第一句话即潜在原因句的背景信息仍然保留在被试的工作记忆内,并且实验在自然阅读情境下进行,被试可以自由通过回视重新确认先前信息,因此背景信息和当前阅读中的信息都得到充分的激活,只需要激活未提到的隐含信息即背景知识,将其与背景信息及当前信息结合即可成功构建连接推理。结合两类聋人延时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只有高阅读能力聋人成功的激活了背景知识、建立了局部连贯,低阅读能力虽以花费较多时间试图进行连接推理,但最终未能有效建立局部连贯。

    5.结论

    在语篇局部连贯中断情况下,不同阅读能力聋人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连接推理加工是主动的即时性加工,而非语篇阅读完成后被动的延时性加工;但高阅读能力聋人能有效激活背景知识,所发生的连接推理加工是一个自动化的加工;低阅读能力聋人主动尝试即时激活背景知识、构建句子间的连接推理,但连接推理的加工还未达到自动化程度,推理加工的效率较低,这或许因无法将推理的信息整合到连贯的文本表征中,或因储存信息的能力较差,无法将推理的信息保留在阅读之后的延时回答问题的任务中等,需进一步验证。 (贺荟中 孙彬彬)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