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63735
不同阅读能力聋人语篇理解中连接推理的眼动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4期
     摘要 采用记录被试阅读完成后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反应时与眼动指标,试图探讨不同阅读能力聋人语篇理解中连接推理的加工特点与效率。结果表明:在语篇局部连贯中断情况下,高低阅读能力聋人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连接推理加工是主动的即时性加工,而非语篇阅读完成后被动的延时性加工;但高阅读能力聋人能有效激活背景知识,所发生的连接推理加工是一个自动化的加工;低阅读能力聋人主动尝试即时激活背景知识、构建句子间的连接推理,但连接推理的加工还未达到自动化程度,推理加工的效率较低。

    关键词 聋人,语篇理解,连接推理,眼动。

    分类号 B842.5

    1.前言

    语篇理解是一个多层面的加工过程,有解码意义,激活背景知识,识别文本中各要素之间关系,创建各种心理模型和记忆表征(Carreiras & Clifton,2004,Kintsch,1988;O’Brien,Cook,& Guéraud,2010;van den Broek,2010)。推理加工的建构几乎对语篇理解的所有这些层面都有帮助,使语篇中的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得以澄清。读者往往依据一定的规则做出推理,如对语篇中的简单事件或概念关系进行澄清(Ritchey,2011)。这些推理加工帮助读者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命题与命题之间的联系、或事件与事件的联系,来建构一个完整、连贯的语篇表征,达到语篇阅读的终极目标——语篇理解。所谓推理加工,是一种将语篇中明确提到的先前信息、未提到的隐含信息与当前信息进行联系,并综合进文本心理表征的加工活动(Mckoon,& Rat-cliff,1992)。如在这个简单的片段中,“约翰把伞放在家里了,他湿透了”,读者根据已有知识“伞能让人免于淋雨”,与语句中提供的信息“他湿透了”,就会推理出“下雨了”,即将前后两句话的含义进行了整合,从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完成了连接推理加工。连接推理作为语篇理解中的一种推理类型,也被称为必要性推理(necessary inference),指读者为了维持文本连贯性而进行的推理(McKoon,& Ratcliff,1986;O’Brien,Duffy,& Myers,1986),或是为了建立因果关系而进行的推理(Myers,Shinjo,& Duffy,1987;Van den Broek,1990;Van den Broek,Risden,& Husebye-Hartmann,1995;Van den Broek,Risden,Fletcher,& Thurlow,1996),是形成文本心理模型或表征的关键,要求读者运用他们先前的世界知识对信息进行整合(Graesser,Singer,& Trabaso,1994)。

    丧失听觉能力的聋人阅读理解困难,已有大量研究集中在字词解码层面的语音意识(Shaywitz。&Shaywitz,2005),词汇量(Paul,1984)、知觉广度(Bélanger,& Rayner,2013,乔静芝,张兰兰,闫国利,2011)、句法(贺荟中,贺利中,2007)、语篇连贯性建立方面的缺陷性探讨(贺荟中,2004),但推理技能是语篇理解中的重要技能,直接关系到读者是否能够建立连贯的语篇心理模型或表征。连接推理又是语篇理解中的必要推理,在语篇理解中具有重要地位。聋人语篇理解连接推理能力及其加工机制的探讨较为少见,仅有的两篇文献都立足聋人与健听人的比较角度进行探讨,发现聋人与健听人尽管推理加工机制一样,但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为健听人能通过听觉随时从日常生活中,电视或录像中获取信息,与父母或同伴的讨论中扩大信息,因而拥有比聋人更多的背景知识(Doran,2003)。然而在聋人群体中,他们都因听觉损失而无法获取日常生活的随机信息,不同阅读能力的聋人在语篇理解连接推理加工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其加工效率如何?

    本研究欲检验的假设是,高阅读能力的聋人与低阅读能力的聋人都能自动化地对语篇中的间接信息任务进行连接推理加工,但二者在自动化水平上存在差异,加工效率上亦存在不同。语篇理解连接推理加工机制的探讨需采取即时研究方法。本研究借鉴Singer及其同事(Singer,& Halldorson,1996;Singer,Halldorson,Lear,& Andrusiak,1992)曾运用即时研究方法探讨连接推理的范式:

    读者阅读“玛丽把水倒在火炉上,火灭了”(推理条件句)或“玛丽把水放在火炉边,火灭了”(控制条件句),然后回答问题“水把火扑灭了吗”。Singer等人(1992,1996)认为,如果读者在推理条件下发生了连接推理,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将两句话连接,得出“水将火炉上的火扑灭了”。那么读者在推理条件下,回答“水把火扑灭了吗”问题要快于控制条件句。这是因为,读者在推理条件下回答问题,能够更快地根据已被激活、进入工作记忆的背景知识做出判断;而阅读控制条件句时,背景知识没有被激活,因此费时较多。据此,Singer等人(1992,1996)认为,若读者在推理条件下,回答问题的时间与正确率与在控制条件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那么就表示读者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发生了连接推理加工。该方法通过读者回答文后问题方式来推测读者在语篇阅读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即时性推理加工。

    根据Rayner等人(2006)的解释,阅读中的眼动信息能够提供有关理解的加工过程。有三个眼动指标能够特别提供有关阅读理解的动态即时加工,它们分别是眼跳、注视和回视。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采取眼动指标(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总阅读时间)来验证根据Singer等人(1992,1996)曾用过的连接推理实验范式,即通过分析被试在推理条件下与控制条件下,完成阅读之后的问题的正确率及其反应时,推测读者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是否即时发生了连接推理加工,及连接推理加工是否为自动化的确定性,从而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阅读能力聋人语篇理解过程中连接推理加工机制。本研究不仅对聋人阅读理解机制的深入探讨,及不同阅读能力聋人阅读理解中连接推理加工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较大自然语言单位语篇层面上来探讨聋人阅读困难的根本原因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贺荟中 孙彬彬)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