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658694
高中生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的关系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6期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杨东,张进辅,黄希庭,2002)采用likert 7级计分,共52个项目,其中有6个项目为测谎题,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因素,各个因素又分别由几个维度构成。社会疏离感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社会孤立感和压迫拘束感:人际疏离感包括孤独感、亲人疏离感和不可控制感:环境疏离感包括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本研究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

    2.2.3公民责任意识问卷

    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本研究自编问卷,其条目来源于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师生个别访谈以及专家意见的结果。在对问卷条目进行确定的过程中,本研究在高中生的群体中进行了施测,并请专家对问卷的项目进行多次审查、修改。形成的公民责任意识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该问卷采用likert 5级计分,共26个项目,包括义务意识、团体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公益意识五个维度。本研究中公民责任意识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2。

    2.3数据的处理

    采用SPSS 16.0和Amo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的相关分析

    石向实(2010)的研究中对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三个维度与总分呈中高程度相关。但三个维度之间基本上呈中低程度相关,证实了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既是高中生人际信任的因素,同时维度间相互独立性较好,因此本研究分别考察了这三个维度和疏离感、公民责任意识的相关情况,结果见表1。其中,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人品信任与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公民责任意识呈显著正相关。疏离感与公民责任意识呈显著负相关。

    3.2人际信任、疏离感对公民责任意识的直接效应检验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来检验人际信任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和疏离感对公民责任意识所产生的影响,分别以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和疏离感为自变量,公民责任意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和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疏离感对公民责任意识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和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的预测作用都要强于疏离感。

    3.3疏离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相关学者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先检验疏离感对人品信任和公民责任意识的中介效应。加入中介变量疏离感后,人品信任对公民责任意识的总体效应(β=0.401,p<0.001)、中介效应(β=0.100,p<0.01)及直接效应(β=0.294,p<0.01)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疏离感在人品信任与公民责任意识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率为24.93%。或者说,人品信任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影响,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其一是通过疏离感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公民责任意识,另外则是直接促进公民责任意识的发展。

    能力信任对公民责任意识的总体效应(β=0.441,p<0.001)、间接效应(β=0.04,p<0.05)及直接效应(β=0.395,p<0.05)也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疏离感在两个变量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率为9.37%。或者说,能力信任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影响,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途径共同实现。

    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的总体效应(β=0.403,p<0.001)、间接效应(β=0.04,p<0.05)及直接效应(β=0.362,p<0.05)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疏离感在两个变量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率为9.52%。或者说,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影响也是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途径共同实现。

    4 讨论

    本研究旨在以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疏离感对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数据证实了最初的研究假设:疏离感能够部分中介人品信任、能力信任和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的不同维度、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人品信任、行为一致性、能力信任与公民责任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人品信任,顾名思义,即对他人人品的信任水平(石向实,安庆云,2010)。对他人的人品信任度高,则能与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公民责任意识的必要前提;再者,对他人的能力信任度高也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良好责任意识的重要前提:同样,对他人的行为一致性的信任程度高,则能更好的预测他人的行为,从而使公民能够在团体中更好地承担其责任;人品信任、行为一致性、能力信任与疏离感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人品信任、能力信任及行为一致性水平高的人的疏离感低,与他人的相处中将拥有更多的亲密感。此外,疏离感与公民责任意识呈显著性负相关。对社会文化观念以及人际情感交互等方面的不认同和隔离感,终将导致公民责任意识的缺失。此类疏离感对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起反作用的。相反。较低的疏离感水平则有利于公民责任意识的建立和完善。

    本研究对人际信任进行分维度分析的初衷源于行为一致性这个概念是对对方行为、人品、能力的观测,可能较少涉及人际关系的内容。但结果显示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和疏离感都存在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因素除了观测还存在判断和预期的成分。对他人行为的有效预测,增强了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

    表2的结果不仅表明了人际信任的所有水平、疏离感都对公民责任意识有预测的作用,还说明了前者的预测作用要显著地强于后者。首先,在杨宜音(2008)的研究中,其根据公私冲突,人我关系矛盾来分析中国公民的公民意识类型。该研究探讨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市场的关系。本文中对于公民责任意识的研究同样从其关系性角度出发,探讨其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证明,人际信任在中国人人际关系行为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朱彩霞,2010)。据此可以发现,人际信任与公民责任意识的关系可能是较为紧密的。此推论与本研究的结果是吻和的。研究结果显示人际信任水平越高,其公民责任意识越强。因为人际信任本身就是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杨中芳,彭泗清,1999),而这与公民责任意识概念中的某些部分是重叠的(胡弘弘,2005)。前者强调的是个体对双方关系的保障感,而后者强调的是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对国家利益的主动维护。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涉及了个体与个体之外个人或团体的关系,不同之处是前者是一种保障感,后者是一种责任感。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只有个体具有较高的人际间的保障感,才能更好地履行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责任。 (胡伟 陈世盛 吕勇)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