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基于内隐和外显测量的比较(2)
BIAT的测验原理:BIAT以反应时为测量指标,反应时的长短标志着机体内部加工过程的复杂性(高旭辰,陆峥,梁宁建,2010;晋争,2010)。利用人们对不同概念的样例作同一反应的难易程度便可获得个体内隐社会认知层面上这两类概念的联系强度(张珂,张大均,2009)。若对不同概念的样例作同一反应的难度小,则说明在个体内隐社会认知层面上这两类概念联系的较为紧密,相应的其反应时也短。若对不同概念的样例作同一反应的难度大,则说明在个体内隐社会认知层面上这两类概念是相冲突的,其反应时也相对较长。不同概念类别的反应时若检验出显著性差异,则说明测验的效应明显,平均反应时小的那两类概念在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中联系的较为紧密。若没有差异,则说明效应不明显。
在测量对象方面,以自我/他人为目标概念.以正面评价/负面评价为属性概念。简式内隐联系测验所用材料共20个词,其中目标词包括“自我”和“他人”词汇,属性词包括“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词汇。为了得到敏感的目标词和属性词.词汇选取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词汇收集。实验前用开放式问卷收集词汇,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写出所有能想到的代表“自我”、 “他人”、“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词汇,共收到有效问卷34份,其中代表“自我”的词汇8个,代表“他人”的词汇7个,代表“正面评价”的词汇73个,代表“负面评价”的词汇67个。 (2)词汇评定。把收集回来的词汇制作成五点评定量表,再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对收集回来的每个词汇都按五点等级评定。发出问卷34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1份。(3)词汇统计。统计每个词汇总的评定等级,从各类词汇中选出评定等级最高的前五名。 (4)词汇确定。根据统计结果,最终选出代表“自我”的词汇包括我、自己、本人、俺、自个儿,代表“他人”的词汇包括他、她、他们、别人、他人,代表“正面评价”的词汇包括诚实、正直、自信、乐观、聪明.代表“负面评价”的词汇包括自私、邪恶、虚伪、狂妄、差劲,每个词汇都能够准确无误地代表其所属的概念,相互之间不存在相互混淆。最后将这些词汇编进程序,制作成适合于本实验目的的用来测量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实验程序。启动简式内隐联想测验后,屏幕上方呈现两种概念标签(即焦点概念的标签),屏幕的中心呈现刺激词汇,被试根据指导语的要求和屏幕上方提示的两类焦点概念对刺激词汇做出相应的反应。每次测验中的反应时和反应的正误均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精确到毫秒。
2.3 步骤
实验总共包括量表和测验两部分。由于每个人都具有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即个体不愿被视为有偏见的成员而力图表现出符合社会标准的动机性表现.社会性动机会是影响个体内隐社会认知的一个因素(李素9即,2007)。被试若先做问卷,可能会猜测调查目的,从而产生一些社会性动机,影响后续实验。为了避免混淆实验结果,统一要求被试先进行简式内隐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
整个实验过程总共包括5个步骤:
第一步:BIAT程序会将目标词和属性词混合后随机呈现,包括20个刺激反应项目,要求被试判断其类别并作出反应。BIAT程序只要求被试记住当前的两类焦点,例如,屏幕中可能会要求被试出现属于“自我”和“正面评价”的词汇时按I键.任何不属于这两类的词汇按E键。反应发生错误时,程序给予红色“×”提示,被试要及时按另外一键进行更正反应。
第二步:BIAT程序会随机将词类和反应进行变换,也包括20个刺激反应项目,被试要对屏幕中出现的两类焦点按要求作出相应的按键反应。
第三步:重复第一步。
第四步:重复第二步。
第五步: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在SPSS 16.0上进行数据处理之前,先根据Greenwald2003年新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所测量对象的D值( Greenwald,Nosek,&Ba-naji,2003)。之后再将预处理好的数据导入SPSS16.0,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内隐和外显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
本实验证实了被试既存在内隐负而评价恐惧,也存在外显的负面评价恐惧,那么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分离论观点认为,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机制,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结构。内隐态度是通过内省未被认识到的、过去经历的痕迹,是无意识的产物:而外显态度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关于外界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是意识性产物,内隐和外显态度彼此没有关系( Wilson,Lindsey,&School-er, 2000;张林,张向葵,2003)。据此,是否可以推论本实验中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也不存在显著相关?因此,本实验拟先探讨被试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效应D值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问卷均分计算皮尔逊积差相关,结果r =0.012,p=0.919,支持了分离理论的观点,即虽然被试既有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现象,也有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现象,但这两种现象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根据任务分离法的逻辑,推断这两种方法测量的是负面评价恐惧的不同层面。
3.2 不同性别被试在内隐联系测验和负面评价恐
惧量表上的基本情况
如表2所示,男性与女性被试的内隐效应D值和外显总分在均值上存在差异。在外显总分方面,女性被试的均值高于男性被试的均值:而在内隐效应方面,男性被试的均值大于女性被试的均值。但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发现,男性与女性在内隐层面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t=1.511,p=0.14),在外显层面的数据差异也没有达到显著意义( t=-0.903,p=0.37)。 (兰晓芳 张锦坤)
在测量对象方面,以自我/他人为目标概念.以正面评价/负面评价为属性概念。简式内隐联系测验所用材料共20个词,其中目标词包括“自我”和“他人”词汇,属性词包括“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词汇。为了得到敏感的目标词和属性词.词汇选取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词汇收集。实验前用开放式问卷收集词汇,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写出所有能想到的代表“自我”、 “他人”、“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词汇,共收到有效问卷34份,其中代表“自我”的词汇8个,代表“他人”的词汇7个,代表“正面评价”的词汇73个,代表“负面评价”的词汇67个。 (2)词汇评定。把收集回来的词汇制作成五点评定量表,再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对收集回来的每个词汇都按五点等级评定。发出问卷34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1份。(3)词汇统计。统计每个词汇总的评定等级,从各类词汇中选出评定等级最高的前五名。 (4)词汇确定。根据统计结果,最终选出代表“自我”的词汇包括我、自己、本人、俺、自个儿,代表“他人”的词汇包括他、她、他们、别人、他人,代表“正面评价”的词汇包括诚实、正直、自信、乐观、聪明.代表“负面评价”的词汇包括自私、邪恶、虚伪、狂妄、差劲,每个词汇都能够准确无误地代表其所属的概念,相互之间不存在相互混淆。最后将这些词汇编进程序,制作成适合于本实验目的的用来测量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实验程序。启动简式内隐联想测验后,屏幕上方呈现两种概念标签(即焦点概念的标签),屏幕的中心呈现刺激词汇,被试根据指导语的要求和屏幕上方提示的两类焦点概念对刺激词汇做出相应的反应。每次测验中的反应时和反应的正误均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精确到毫秒。
2.3 步骤
实验总共包括量表和测验两部分。由于每个人都具有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即个体不愿被视为有偏见的成员而力图表现出符合社会标准的动机性表现.社会性动机会是影响个体内隐社会认知的一个因素(李素9即,2007)。被试若先做问卷,可能会猜测调查目的,从而产生一些社会性动机,影响后续实验。为了避免混淆实验结果,统一要求被试先进行简式内隐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
整个实验过程总共包括5个步骤:
第一步:BIAT程序会将目标词和属性词混合后随机呈现,包括20个刺激反应项目,要求被试判断其类别并作出反应。BIAT程序只要求被试记住当前的两类焦点,例如,屏幕中可能会要求被试出现属于“自我”和“正面评价”的词汇时按I键.任何不属于这两类的词汇按E键。反应发生错误时,程序给予红色“×”提示,被试要及时按另外一键进行更正反应。
第二步:BIAT程序会随机将词类和反应进行变换,也包括20个刺激反应项目,被试要对屏幕中出现的两类焦点按要求作出相应的按键反应。
第三步:重复第一步。
第四步:重复第二步。
第五步: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在SPSS 16.0上进行数据处理之前,先根据Greenwald2003年新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所测量对象的D值( Greenwald,Nosek,&Ba-naji,2003)。之后再将预处理好的数据导入SPSS16.0,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内隐和外显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
本实验证实了被试既存在内隐负而评价恐惧,也存在外显的负面评价恐惧,那么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分离论观点认为,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机制,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结构。内隐态度是通过内省未被认识到的、过去经历的痕迹,是无意识的产物:而外显态度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关于外界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是意识性产物,内隐和外显态度彼此没有关系( Wilson,Lindsey,&School-er, 2000;张林,张向葵,2003)。据此,是否可以推论本实验中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也不存在显著相关?因此,本实验拟先探讨被试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的效应D值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问卷均分计算皮尔逊积差相关,结果r =0.012,p=0.919,支持了分离理论的观点,即虽然被试既有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现象,也有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现象,但这两种现象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根据任务分离法的逻辑,推断这两种方法测量的是负面评价恐惧的不同层面。
3.2 不同性别被试在内隐联系测验和负面评价恐
惧量表上的基本情况
如表2所示,男性与女性被试的内隐效应D值和外显总分在均值上存在差异。在外显总分方面,女性被试的均值高于男性被试的均值:而在内隐效应方面,男性被试的均值大于女性被试的均值。但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发现,男性与女性在内隐层面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t=1.511,p=0.14),在外显层面的数据差异也没有达到显著意义( t=-0.903,p=0.37)。 (兰晓芳 张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