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561453
情绪背景和社会预期对社会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4)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2期
     正性情绪背景下UG的行为数据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背景性高兴情绪使社会预期效应消失,即对分配结果不同的预期没有影响被试的决策结果。本研究显示,高兴的情绪背景对预期违背引发的负性情绪似乎存在抵消作用,表现为即使与预期相违背,被试也倾向于接受不公平提议。进一步数据分析显示,正性情绪背景仅对高预期条件下的接受率产生作用。在低预期条件下,不同情绪背景之间的接受率差异不显著。我们认为,此结果可能源于不公平分配的接受率存在天花板效应。在Sanfev(2009)的研究中,无预期组和低预期组的接受率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研究者认为预期效应只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无论回应者对分配提议的预期有多低,一些不公平分配还是无法被接受。其它一些研究也显示,在UG中,决策因素的改变,例如增大分配钱数等,很难使回应者面对不公平提议时的接受率显著高于50%的平均水平(Henrich,et a1.,2001)。本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在低预期条件下,正性情绪背景对不公平提议的接受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从研究结果上看,悲伤情绪背景似乎没有对社会预期效应造成显著影响,这与我们的假设不同。按照逻辑从情绪体验上推测,悲伤的背景性情绪会使预期违背引发的生气情绪加剧,从而造成UG的接受率降低。但实验结果显示。与中性情绪背景相比较,在悲伤情绪背景下对分配提议的高预期并没有引起被试更多地做出拒绝的决策。本文认为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悲伤的情绪可能使被试对分配提议做出偏低的估计。有研究显示,抑郁个体对UG分配提议的估计更加理性,认为提议者做出公平分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他们在面对不公平提议时更加倾向于做出接受的决策(Harl6,Allen,&Sanfev,2010)。在本研究中,虽然通过实验操作引发被试形成了不同水平的预期,但是相对而言,悲伤的个体还是可能对自己面对的分配提议做比较悲观的估计,致使在高预期条件下,与中性情绪组相比,接受率没有出现显著的下降。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悲伤情绪引发的特定评价倾向在决策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据评价倾向理论(Lemer&Kehner,2000)。情绪产生于并且能够唤起特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具有动机属性,即评价倾向,会影响个体信息加工的内容、深度以及方式。悲伤情绪源于丧失和无助(Kehner,Ellsworth,&Edwards,1993),会引发个体形成潜在的改变环境的目标。例如。一个人在感到悲伤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买礼物作为补偿(Mick&Demoss,1990)。因此推测,悲伤的背景性情绪与预期违背引发的生气情绪并没有发生简单的累加效应,接受分配者的提议以便获得金钱的回报,可能在被试的决策心理加工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要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此期间认知、情绪与决策之间的作用关系,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做出进一步探索。

    5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得如下结论:(1)在正性情绪背景下。面对不公平提议时,对分配方案的高预期不再使被试更多地做出拒绝决策。(2)在中性情绪背景和负性情绪背景下,被试在UG中表现出显著的社会预期效应,即面对不公平提议时,对分配方案的高预期使被试的接受率降低。 (王芹 白学军 李士一)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