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跨文化研究:基于中美文化的比较(3)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中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描述统计
首先考察状态社会创造性总分的人口学发展特点,结果如表1所示。
3.2中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差异
为了查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分别对中美两国儿童在发起交往、解决矛盾和维持交往三种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显然,面对上述三种问题情境,中美两国儿童在状态社会创造性的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所不同。在发起交往情境中,美国儿童解决社会性问题的流畅性、变通性显著高于中国儿童,但是独创性、适当性、有效性和好奇性显著低于中国儿童;在解决矛盾情境中,美国儿童的流畅性、变通性和适当性较高,而中国儿童的独创性和冒险性较高;在维持交往情境中,美国儿童的流畅性、变通性较高,而中国儿童的有效性和冒险性较高。不难看出,总体上美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显示了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性品质和人格状态。
3.3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
为了探讨教师领导方式这一学校环境的作用,以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为因变量,教师领导方式以及国别、性别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其中分类变量首先转化为虚拟变量。以国家、性别和年级等为第一层变量,以教师领导方式为第二层变量(Enter)。结果显示,在增加第二层变量之后,自变量的预测作用显著提高(R2change=0.051,F(4,228)change=3.113,p<0.05),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前提下,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未能进入回归方程。另一方面,以国别与年级为自变量、状态社会创造性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国别与年级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1,232)=13.283,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t=2.808,df=98,p (谷传华 张冬静 Yeh Hsueh Xiangen Hu)
3结果与分析
3.1中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描述统计
首先考察状态社会创造性总分的人口学发展特点,结果如表1所示。
3.2中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差异
为了查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分别对中美两国儿童在发起交往、解决矛盾和维持交往三种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显然,面对上述三种问题情境,中美两国儿童在状态社会创造性的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所不同。在发起交往情境中,美国儿童解决社会性问题的流畅性、变通性显著高于中国儿童,但是独创性、适当性、有效性和好奇性显著低于中国儿童;在解决矛盾情境中,美国儿童的流畅性、变通性和适当性较高,而中国儿童的独创性和冒险性较高;在维持交往情境中,美国儿童的流畅性、变通性较高,而中国儿童的有效性和冒险性较高。不难看出,总体上美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显示了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性品质和人格状态。
3.3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
为了探讨教师领导方式这一学校环境的作用,以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为因变量,教师领导方式以及国别、性别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其中分类变量首先转化为虚拟变量。以国家、性别和年级等为第一层变量,以教师领导方式为第二层变量(Enter)。结果显示,在增加第二层变量之后,自变量的预测作用显著提高(R2change=0.051,F(4,228)change=3.113,p<0.05),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前提下,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未能进入回归方程。另一方面,以国别与年级为自变量、状态社会创造性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国别与年级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1,232)=13.283,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t=2.808,df=98,p (谷传华 张冬静 Yeh Hsueh Xiangen 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