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562597
两种空间关系简单句命题表征项目顺序特点(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3期
     3.3 实验设计与实验程序

    实验设计同实验一。实验二中将实验一视觉文本呈现句子改为听觉音频呈现句子,之外在句子呈现前将注视点改为提示音:根据听觉任务特点将自定步速阅读改为音频播放结束后呈现图形刺激,被试同样经过练习实验的两个阶段并达到标准(要求)后进入正式实验。用ABBA法平衡视觉任务和听觉任务先后顺序,任务转换间休息5分钟。

    3.4 结果

    实验二同样记录正确率和反应时。1名被试南于正确率较低(64%)其数据不参与分析。其余被试在8种处理中,正确率在93.29%~96.75%之间,在正确率上各处理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反应时分析时,同样为确保对正确完成判断任务的被试反应进行分析,删除错误反应记录257个试次,占总数据的6.64%。结果见表2。

    在反应时上,句式主效应显著,F(1,68)=34.46,p<0.001(η2=0.34),后置较前置慢;一致性主效应不显著,F(1,68)=0.32,p>0.05(η2=0.01);匹配关系主效应显著,F(1,68)=253.59,p<0.001(η2=0.79),匹配较不匹配快。句式与一致性、句式与匹配性、一致性与匹配性两两交互作用显著,F(1,68)=24.56,p<0.001(η2=0.27);F(1,68)=4.61,p<0.05(η2=0.06);F(1,68)=11.50,p<0.01(η2=0.15);三因素交互效应不显著。

    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后置条件下一致较不一致慢,差异显著,F(1,68)=14.65,p<0.001;在前置条件下,一致较不一致快,差异显著,F(1,68):8.64,p<0.01。在一致条件下,后置较前置慢,差异湿著,F(1,68)=62.17,p<0.001;在不一致条件下,后置和前置差异不显著,F(1,68)=2.19,p>0.05。在匹配条件下,后置较前置慢,差异显著,F(1,68)=9.38,p<0.01;在不匹配条件下,后置较前置慢,差异显著,F(1,68)=20.05,p<0.001。在匹配条件下,一致较不一致快,差异显著,F(1,68):6,21,p<0.05;在不匹配条件下,一致较不一致慢,差异显著,F(1,68)=6.42,p<0.05。

    4 讨论

    本研究采用改进后的句子一图形匹配实验,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先提述参与者”和“参照客体”谁更可能是空间关系简单句命题表征的基础。实验一中,在句式2条件下,一致较不一致快且差异显著,支持优先表征先提述参与者的理论假设,该结果同样支持优先表征参照客体理论假设。在实验一中还发现,在一致性条件下句式1较句式2慢且差异显著,符合Logan(1994)的理论预期。按Logan的理论假设,个体在接收到空间关系句描述时,会在大脑中形成关于客体空间排列的心理表征,参照客体将被优先表征,并作为建构空间关系结构的基础,之后再将指示客体表征进入空间结构。在本实验范式中,句子呈现后,第一个探测图形出现,此时个体需要对该图形是否为参照客体做出判断,当第二个图形出现后还要对两个图形的空间排列与心理表征中形成的空间排列进行比较。对于句式1,个体将后提述参与者表征为参照客体,对于句式2个体将先提述参与者表征为参照客体,那么,在一致条件下,个体在对句式1所对应的第一个探测图形与心理表征中的参照客体比较时要做出否定判断,而对句式做肯定判断。个体完成肯定判断较否定判断快。

    实验二中除了观察到实验一所有显著效应外,还发现了支持优先表征参照客体假设的新证据:个体在句式1条件下一致较不一致慢且差异显著。这与“结构建造框架理论”的预期不符。陈永明(2013)总结了7个研究汉语句子成分的提述次序对其可提取性影响的研究后认为:句子中的先提述参与者比后提述参与者易于被提取:与参与者的词类及其在句子中的语义角色无关:其实质在于先提述参与者在可提取性上的优势与句子心理表征的建构过程有关。按此推论。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两种句式条件下都应观察到一致快于不一致的趋势,这与实验二结果不相符。

    客观上,本研究采用的实验范式与陈永明和崔耀(1994)所采用的实验范式在刺激材料类型上存在差异,但前人在研究不同类型句子加工时发现,两种实验范式研究结果中个体验证句子的时间模式是一致的。因此,实验范式并非是导致本研究结果与“结构建造框架理论”不符的根本原因。最为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中采用的句子是对空间结构的描述而不是对概念范畴或事件情节的描述。空间智力作为人类智力的重要成分,有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是当人们听到对一个空间结构的文字描述时可以创造视觉表象(Franklin & Tversky,1990)。而视觉表象与言语表象涉及不同的脑区,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表征和加工信息(Lipinski,Spencer,&Samuelson,2010)。可见。个体对空间关系简单句的命题表征有其特有的模式,当认知系统接收到空间关系句描述后,会在大脑中形成关于客体空间排列的心理表征,句中的参照客体将被优先表征,并作为建构空间结构的基础,之后再加工指示客体。

    尽管Logan(1994)的理论假设可较好预测个体在完成空间关系简单句命题表征时的项目表征顺序,却无法解释实验二中所发现的另外一个现象:在匹配条件下,句式2较句式1快且差异显著,在不匹配条件下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进一步结合表1和表2分析发现,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都存在句式2较句式l快的现象。在一致条件下,句式2较句式1快且差异显著:在不一致条件下句式间虽无显著差异,但也呈现出句式2较句式1快的趋势。个体在句式2各条件上存在的加工优势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采用更精巧的方法做进一步研究。

    此外,在本研究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所观察到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下述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两类任务的实验程序存在差异。在句子的呈现过程上,视觉任务为整句呈现,听觉任务为逐字呈现;视觉任务为自定步速阅读方式,而听觉任务为音频文件播放结束后自动消失。实验程序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被试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如实验一中有部分被试采取了等待句子消失的策略。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源于视、听通道对任务刺激信息加工存在特异性。在视觉任务中,信息经过了“视觉代码一语义代码一视觉代码”的转换过程:而在听觉任务中,信息经过了“听觉代码一语义代码一视觉代码”的转换过程。而视、听代码的转换本身就存在差异。各自所依赖的工作记忆系统中的模块也不相同。这种在代码转换的执行过程和在不同贮存系统中的信息提取是否会影响到本实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汉语中,“A在B的左边”这种句式更常被用于描述两个事物间的空间关系,“A的右边是B”这种句式更常用于明确未知事物。句式1在表达空间关系上存在语用功能方面的优势,并不代表个体对其在命题表征上也存在认知加工上的优势。本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完成的命题表征更容易。这一结果对重新审视以汉语句子为实验材料在空间语言理解和空间推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结论也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后续研究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5 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中国大学生对空间关系简单句进行命题表征时采取“参照客体一指示客体”项目表征顺序;(2)中国大学生完成参照客体前置句式(A的右边是B)较参照客体后置句式(A在B的左边)的命题表征更容易。 (刘海燕 苏娟 郝清池 阴国恩)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