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3)
结果显示,坚韧性人格与累积情境风险的交互项达到显著水平(B=-0.003,p<0.05),表明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为了揭示交互效应的实质,我们根据回归方程分别取累积情境风险和坚韧性人格正负一个标准差的值绘制了简单效应分析图。简单效应检验表明(见图2),当坚韧性人格水平较高时,累积情境风险高的职业女性比累积情境风险低的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程度表现出较弱的上升趋势(6=0.267,t=9.763,p<0.001),但当坚韧性人格水平较低时,累积情境风险高的职业女性比累积情境风险低的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程度表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6=0.351,t=13.268,p<0.001)。
方程2中坚韧性人格与累积情境风险的交互项也达到显著水平(B=-0.011,p<0.001),表明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心理痛楚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方程3中心理痛楚对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回归系数显著(B=0.119,p<0.001)。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在方程3中将中介变量心理痛楚纳入回归模型时,累积情境风险和坚韧性人格的交互作用项变得不显著(B=-0.002,p>0.05),这表明心理痛楚完全中介了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调节效应,也就是说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调节效应完全通过心理痛楚起作用。
4 讨论
4.1 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随着累积风险指数的增加,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强度明显增强。有研究表明,个体暴露的危险因素越多,自杀的危险性越高(Borowsky,Resnick,Ireland,&Blum,1999;Roberts,Robeas,&Xing,2010)。Phillips等人(2002)对1567个案例的研究发现,暴露于0-1、2-3、4-5、6-10个危险因素的案例死于自杀的比例分别为1%(2/223)、20%(73/336)、72%(379/524)、94%(428/454):Roberts等(2010)的研究发现,自杀尝试的危险随风险因素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此外,Fleming等(2007)对中学生的研究也同样证明了累积情境风险对自杀问题的重要影响。根据生态学观点,个体的发展处于多种背景之下,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协同发生,且相互之间存在重叠或交互效应。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其自杀意念的产生也是由于多种因素,如,工作压力、家庭负担、工作家庭冲突等协同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4.2 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坚韧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表明,坚韧性人格在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坚韧性人格水平越高的个体,面对同样的风险时,产生自杀意念的概率降低。该发现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Hirsch,Duberstein,Chapman,& Lyness,2007;Vance,Struzick,& Burrage,2009)。个体发展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面临同样的社会环境,个体自身因素的不同,将会缓冲或加强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韧性人格作为个体自身的内在特质,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当面临同等水平的风险时,坚韧性人格水平较高的被试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小,而坚韧性人格水平较低者则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大。
4.3 累积情境风险、坚韧性人格与职业女性自杀
意念的关系:心理痛楚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心理痛楚在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心理痛楚在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来说,坚韧性人格之所以能够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是因为坚韧性人格对心理痛楚的程度进行了调节。有研究表明,坚韧性人格对焦虑、抑郁、心理痛苦程度具有免疫作用(Skirka,2000),而焦虑、抑郁和心理痛苦程度均可显著预测自杀意念或行为。因此,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完全有可能通过对心理痛楚的调节而产生。一方面,坚韧性人格水平高的个体往往将变化看作是机遇和挑战,她们积极的参与其中,或通过自己的行动努力去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事情,或积极地寻找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她们的积极投入和资源寻求使其能较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减少各种应激和风险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冲击,从而减少因心理痛苦的难以忍受而出现自杀意念。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累积情境风险可显著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累积情境风险越高的个体越容易产生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3)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刘旺 田丽丽 谈继红)
方程2中坚韧性人格与累积情境风险的交互项也达到显著水平(B=-0.011,p<0.001),表明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心理痛楚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方程3中心理痛楚对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回归系数显著(B=0.119,p<0.001)。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在方程3中将中介变量心理痛楚纳入回归模型时,累积情境风险和坚韧性人格的交互作用项变得不显著(B=-0.002,p>0.05),这表明心理痛楚完全中介了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调节效应,也就是说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调节效应完全通过心理痛楚起作用。
4 讨论
4.1 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随着累积风险指数的增加,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强度明显增强。有研究表明,个体暴露的危险因素越多,自杀的危险性越高(Borowsky,Resnick,Ireland,&Blum,1999;Roberts,Robeas,&Xing,2010)。Phillips等人(2002)对1567个案例的研究发现,暴露于0-1、2-3、4-5、6-10个危险因素的案例死于自杀的比例分别为1%(2/223)、20%(73/336)、72%(379/524)、94%(428/454):Roberts等(2010)的研究发现,自杀尝试的危险随风险因素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此外,Fleming等(2007)对中学生的研究也同样证明了累积情境风险对自杀问题的重要影响。根据生态学观点,个体的发展处于多种背景之下,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协同发生,且相互之间存在重叠或交互效应。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其自杀意念的产生也是由于多种因素,如,工作压力、家庭负担、工作家庭冲突等协同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4.2 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坚韧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表明,坚韧性人格在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坚韧性人格水平越高的个体,面对同样的风险时,产生自杀意念的概率降低。该发现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Hirsch,Duberstein,Chapman,& Lyness,2007;Vance,Struzick,& Burrage,2009)。个体发展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面临同样的社会环境,个体自身因素的不同,将会缓冲或加强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韧性人格作为个体自身的内在特质,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当面临同等水平的风险时,坚韧性人格水平较高的被试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小,而坚韧性人格水平较低者则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大。
4.3 累积情境风险、坚韧性人格与职业女性自杀
意念的关系:心理痛楚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心理痛楚在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心理痛楚在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来说,坚韧性人格之所以能够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是因为坚韧性人格对心理痛楚的程度进行了调节。有研究表明,坚韧性人格对焦虑、抑郁、心理痛苦程度具有免疫作用(Skirka,2000),而焦虑、抑郁和心理痛苦程度均可显著预测自杀意念或行为。因此,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完全有可能通过对心理痛楚的调节而产生。一方面,坚韧性人格水平高的个体往往将变化看作是机遇和挑战,她们积极的参与其中,或通过自己的行动努力去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事情,或积极地寻找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她们的积极投入和资源寻求使其能较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减少各种应激和风险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冲击,从而减少因心理痛苦的难以忍受而出现自杀意念。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累积情境风险可显著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累积情境风险越高的个体越容易产生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3)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刘旺 田丽丽 谈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