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567572
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3期
     摘要 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心理痛楚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广东、河南、天津、北京等地的1092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建立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考察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心理痛楚在该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累积情境风险可正向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该调节效应以心理痛楚为完全中介,即,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累积情境风险,坚韧性人格,心理痛楚,自杀意念,职业女性。

    分类号 B844.5

    1 问题提出

    中国女性的自杀率高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孙美兰,叶冬青,2007)。文献回顾表明,我国目前女性自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女性,对城市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关注较少(李献云,费立鹏,及惠郁,许永臣,何凤生,2004;孔媛媛,张杰,2011;刘旺,田丽丽,周文静,陆红,2012);对女性的自杀行为关注多,对导致自杀行为的强风险性因素——自杀意念的研究少(陆红。田丽丽,马孟阳,2012;袁艳萍,田丽丽,谈继红,马孟阳,汤达华,2012)。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有调查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目前中国女性就业人数为3.37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8%,女性已成为职场的生力军。职业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得到提升的同时,她们也承受着更多的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重荷。有研究表明,知识女性存在比一般市民高出3~4倍的心理障碍(杨玉清,朱岚,盛嘉玲,2010),职业女性在SCL-90量表各因子的得分除人际敏感和偏执症状外,均高于全国常模(方慧兰,2010)。中国的职业女性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其往往受制于职业身份和社会期望等的约束,通常不会轻易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直接或过激的行为,而更多的是压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导致不断自我损耗,最终成为自杀意念的易感人群。

    季建林等(2007)将自杀意念定义为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个体胡思乱想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实现此目的的外显行动。自杀意念是自杀企图和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会增加实施自杀的可能(ten Have,de Gra吐van Dorsselaer,Verdurmen,van’t Land,V0llebergh,& Beekman,2009)。因此,及时发现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是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关键(费立鹏,2004)。目前,国内针对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的研究并不多,少量的相关研究也多停留在该群体自杀意念的宏观描述层面,对其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考察某一具体风险因素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累积情境风险模型(cu-mulative contextual risk model)认为,风险并非单独发生或单独产生作用,而是协同发生且相互关联。风险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是通过累积和叠加的方式来进行的。个体经历的风险因素越多,对个体的影响就越大。由此可见,并不是单个的风险存在或消失对个体产生影响,而是风险的累积构成的累积风险导致了不良后果(Appleyard,Egeland,Dulmen,&Sroufe,2005)。因此,有研究者开始借鉴累积情境风险模型对自杀问题进行探究,并认为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个体自杀尝试的危险也增加(Fleming,Merry,Robinson,Denny,Watson,2007;Roberts,Roberts,& Xing,2010)。有研究表明,人格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基础性因素(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2003)。单纯的人格特征并不能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的产生,但会通过其他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坚韧性人格(Hardiness)作为个体应对困难、不断成长的积极人格特质,在应激和身心健康之间起重要的缓冲作用(Dolbier,Smith,&Stein,hardt,2007;Sinha&Singh,2009)。如,Hirsch等(2007)进行的一项以老年人为被试的研究发现,坚韧性人格对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缓冲作用。

    心理痛楚(Psychache)是指一种由心理需要受阻或没有实现而引起的被羞辱、内疚、愤怒、孤独、绝望等包围的精神痛苦状态,是表征个体心理痛苦程度的核心概念(Shneidman,1993)。有研究表明,心理痛楚是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Areiniegas等人的研究表明,社会应激,如,近期的损失(个人的,职业的或是财务)会加剧心理痛楚的程度进而增加自杀的风险(Arcinie-gas & Anderson,2002):Olie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前心理痛楚的水平与自杀意念的强度和频率呈显著正相关(Olie,et al.,2010)。此外,研究发现心理痛楚还是多种影响因素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的中介变量,如,Munchua等(2004)的研究表明,心理痛楚在抑郁、绝望和自杀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Flamenbaum等(2007)人的研究表明,心理痛楚完全中介了完美主义与自杀之间的关系:秦佑凤(2008)研究发现,无论是人际关系问题还是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都经过了心理痛楚。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职业女性为被试,提出并检验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见图1)。研究目的如下:(1)探讨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2)考察坚韧性人格对此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3)检验该调节效应是否以心理痛楚为中介。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通过集体施测、个别施测和电子邮件多种方式对广东、河南、天津、北京等地的职业女性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092份。被试平均年龄为35.08岁(SD=7.07):其中小学教师146人,初中教师117人,高中教师80人,大学教师54人,医生97人,公务员126人,护士295人,公司职员155人,其他人员22人: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15人,大专学历者256人,本科学历者540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81人;未婚者306人,已婚无小孩者151人。已婚有小孩者617人,离异或丧偶者18人。 (刘旺 田丽丽 谈继红)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