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性交流双方学习效果和选择性注意的比较(1)
摘要 以14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参照性交流范式,设计复杂性不同的材料,创设功能预测和维度选择任务,探查比较参照性交流双方学习效果与选择性注意特点。结果:高成绩组blockl0成绩显著高于低成绩组,关系复杂性主效应显著,参照性交流双方维度选择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关系复杂性影响维度选择的整体结果、有关维度选择结果。表明:双方学习效果不平衡,但选择性注意协调一致,均不受复杂性影响。
关键词 参照性交流,关系复杂性,学习效果,选择性注意,不平衡性。
分类号 B842.3
1 前言
参照性交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际互动方式.强调双方的彼此责任与合作。Krauss和Weinheimer(1964)正式提出参照性交流中双方的指导者与操作者身份,一方语言指导同伴,另一方参照指导完成任务。参照性交流范式:交流中双方轮流担任不同角色以合作完成任务(Markman&Makin,1998)。
以往研究从不同角度关注了参照性交流过程中交流者认知、行为的协调过程和特点。在不熟悉的交流情境下,面对陌生的交流对象,参照性交流过程表现为交流者彼此共同学习的过程,参照性交流合作学习以交流者间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方面的协调为前提f张恒超.阴国恩.2012a; 2012b; Frobenius, 2014; Heller, Gorman,&Tanen- haus, 2012; Mills, 2011; Rogers, Fay,&Maybery, 2013; Tyl'en, Weed, Wallentin, Roepstorff,&Frith, 2010),语言是社会合作互动中一种有效灵活的协调形式,有助于多水平的认知协调( Bangerter& Clark, 2003). Brennan, Chen, Dickinson, Neider和Zelinsky (2008)通过眼动观察发现视觉搜寻任务中参照性交流搜寻比单人更有效率.典型表现为双方自觉分割了共同搜索区域的全部对象.形成一个虚拟搜索界限,每人只搜寻约一半的对象。参照性交流类别学习中,交流学习者间彼此概念的一致性程度显著高于个人学习者间,这也影响学习者随后对每个学习对象类别典型性的判断(张恒超,阴国恩.2010; Markman&Makin, 1998).Brown- Schmidt (2009a)和Shintel和Keysar (2009)的研究指出参照性交流任务的高效率源于交流者彼此借用了大量丰富的交流特定信息:参照性交流者学习中能够使用多种认知线索使得学习更有效。张恒超和阴国恩(2012c)发现参照性交流学习条件下被试的选择性注意水平显著高于个人条件。参照性交流者间的思维趋同性在群体中可以广泛观察到,语言心理研究证实:面对具有标准结构的学习对象,交流者参照性交流过程中彼此形成了对于对象特定特征吸引区的共同注意(Branigan,Pickering,& Cleland, 2000; Jacquette’2014).
随着参照性交流研究的深入,部分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参照性交流情境中语言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彼此更高的动机水平,促进思维发散:另一方面,语言交流也以双方一定认知资源的损耗为前提,当活动性质、对象特征等发生变化时,过度的认知损耗会抑制参照性交流的效率效果(Bezuidenhout, 2013; Goldin-Meadow & Alibali,2013; Nicholas, Rick,&Roger, 2011)0 Brennan,Chen,Dickinson,Neider和Zelinsky(2008)将“参照性交流活动方式”分为三种:共享注视(屏幕中能看到对方的眼动光标)、共享声音(彼此能听到对方的语言)、共享注视和声音,结果显示.共享注视条件下活动效率效果显著高于共享注视和语言条件,证实了交流语言导致更高的认知损耗。张恒超和阴国恩(2012a)控制学习材料的复杂性,结果发现:复杂性的提高影响参照性交流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与个人学习相比,表现出由促进向阻碍学习转变。Ruiter,Bangerter和Dings (2012)最近研究发现参照性交流中的非语言信息交流和语言交流总是相伴发生,非语言信息的运用可能导致语言信息的相对赘余。研究也证实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也影响参照性交流的协调过程:当工作记忆负担过重交流者可能对个人信息抑制不足,而表现出对同伴交流信息的不敏感性( Brown -Schmidt,2009b; Galati&Brennan, 2010)。
综上,参照性交流学习是一个多层次的认知、行为冲突与协调的复杂运动过程。以往研究主要从认知(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和行为(语言、非语言,学习过程、效果等)两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探查。一方面应该认识到研究目的、研究指标等的差异是各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参照性交流学习的研究.更多是建立在与个人学习方式比较的基础之上,仅间接推测双方认知、行为的协调机制,因而重设实验条件,对参照性交流中双方行为、认知特点进行直接比较分析,将有助于充分说明问题。其次,以往研究分别沿着认知或行为的角度对参照性交流学习做出了一定探查,研究角度的不同也导致结果的分歧,因此在同一交流条件下,对同一交流过程中双方行为和认知特点同时进行比较分析,将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解释力。本研究拟从以上两个不足之处做进一步探查。
高效率学习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性注意.指学习者根据学习目的注意相应对象.并努力抑制其余对象的干扰,选择性注意水平既表现于对与学习有关信息的激活能力(指向性);也依赖于对干扰信息的抑制能力(集中性) (沈德立,白学军,2006)。参照性交流通过影响交流者的共同注意,进而影响多种认知过程。因此,本研究自编不同虚拟材料.拟通过学习任务与选择性注意探查任务,比较双方的差异特点。 (张恒超 阴国恩)
关键词 参照性交流,关系复杂性,学习效果,选择性注意,不平衡性。
分类号 B842.3
1 前言
参照性交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际互动方式.强调双方的彼此责任与合作。Krauss和Weinheimer(1964)正式提出参照性交流中双方的指导者与操作者身份,一方语言指导同伴,另一方参照指导完成任务。参照性交流范式:交流中双方轮流担任不同角色以合作完成任务(Markman&Makin,1998)。
以往研究从不同角度关注了参照性交流过程中交流者认知、行为的协调过程和特点。在不熟悉的交流情境下,面对陌生的交流对象,参照性交流过程表现为交流者彼此共同学习的过程,参照性交流合作学习以交流者间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方面的协调为前提f张恒超.阴国恩.2012a; 2012b; Frobenius, 2014; Heller, Gorman,&Tanen- haus, 2012; Mills, 2011; Rogers, Fay,&Maybery, 2013; Tyl'en, Weed, Wallentin, Roepstorff,&Frith, 2010),语言是社会合作互动中一种有效灵活的协调形式,有助于多水平的认知协调( Bangerter& Clark, 2003). Brennan, Chen, Dickinson, Neider和Zelinsky (2008)通过眼动观察发现视觉搜寻任务中参照性交流搜寻比单人更有效率.典型表现为双方自觉分割了共同搜索区域的全部对象.形成一个虚拟搜索界限,每人只搜寻约一半的对象。参照性交流类别学习中,交流学习者间彼此概念的一致性程度显著高于个人学习者间,这也影响学习者随后对每个学习对象类别典型性的判断(张恒超,阴国恩.2010; Markman&Makin, 1998).Brown- Schmidt (2009a)和Shintel和Keysar (2009)的研究指出参照性交流任务的高效率源于交流者彼此借用了大量丰富的交流特定信息:参照性交流者学习中能够使用多种认知线索使得学习更有效。张恒超和阴国恩(2012c)发现参照性交流学习条件下被试的选择性注意水平显著高于个人条件。参照性交流者间的思维趋同性在群体中可以广泛观察到,语言心理研究证实:面对具有标准结构的学习对象,交流者参照性交流过程中彼此形成了对于对象特定特征吸引区的共同注意(Branigan,Pickering,& Cleland, 2000; Jacquette’2014).
随着参照性交流研究的深入,部分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参照性交流情境中语言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彼此更高的动机水平,促进思维发散:另一方面,语言交流也以双方一定认知资源的损耗为前提,当活动性质、对象特征等发生变化时,过度的认知损耗会抑制参照性交流的效率效果(Bezuidenhout, 2013; Goldin-Meadow & Alibali,2013; Nicholas, Rick,&Roger, 2011)0 Brennan,Chen,Dickinson,Neider和Zelinsky(2008)将“参照性交流活动方式”分为三种:共享注视(屏幕中能看到对方的眼动光标)、共享声音(彼此能听到对方的语言)、共享注视和声音,结果显示.共享注视条件下活动效率效果显著高于共享注视和语言条件,证实了交流语言导致更高的认知损耗。张恒超和阴国恩(2012a)控制学习材料的复杂性,结果发现:复杂性的提高影响参照性交流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与个人学习相比,表现出由促进向阻碍学习转变。Ruiter,Bangerter和Dings (2012)最近研究发现参照性交流中的非语言信息交流和语言交流总是相伴发生,非语言信息的运用可能导致语言信息的相对赘余。研究也证实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也影响参照性交流的协调过程:当工作记忆负担过重交流者可能对个人信息抑制不足,而表现出对同伴交流信息的不敏感性( Brown -Schmidt,2009b; Galati&Brennan, 2010)。
综上,参照性交流学习是一个多层次的认知、行为冲突与协调的复杂运动过程。以往研究主要从认知(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和行为(语言、非语言,学习过程、效果等)两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探查。一方面应该认识到研究目的、研究指标等的差异是各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参照性交流学习的研究.更多是建立在与个人学习方式比较的基础之上,仅间接推测双方认知、行为的协调机制,因而重设实验条件,对参照性交流中双方行为、认知特点进行直接比较分析,将有助于充分说明问题。其次,以往研究分别沿着认知或行为的角度对参照性交流学习做出了一定探查,研究角度的不同也导致结果的分歧,因此在同一交流条件下,对同一交流过程中双方行为和认知特点同时进行比较分析,将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解释力。本研究拟从以上两个不足之处做进一步探查。
高效率学习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性注意.指学习者根据学习目的注意相应对象.并努力抑制其余对象的干扰,选择性注意水平既表现于对与学习有关信息的激活能力(指向性);也依赖于对干扰信息的抑制能力(集中性) (沈德立,白学军,2006)。参照性交流通过影响交流者的共同注意,进而影响多种认知过程。因此,本研究自编不同虚拟材料.拟通过学习任务与选择性注意探查任务,比较双方的差异特点。 (张恒超 阴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