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5945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越南大学生汉字部件意识的发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1期
     摘要 以226名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越南大学一到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低频独体字、部件熟悉假字和部件不熟悉假字为材料,采用延迟书写任务,考察了不同年级的越南大学生汉字部件意识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学习3个月汉语的大一学生能以部件作为汉字加工单元,其延迟书写部件熟悉假字显著好于低频独体字,并与高年级学生没有差异,说明越南大学生很早就发展出了汉字部件意识;(2)不同年级大学生书写部件不熟悉假字的成绩都显著低于部件熟悉假字,也低于低频独体字,表明部件构字能力是越南大学生汉字书写的重要影响因素。(3)越南大一学生的汉字书写成绩受到汉字结构的影响,左右结构优于上下结构,但其他年级的成绩不受汉字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部件意识,延迟书写,汉语为第二语言,越南汉语学习者。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汉字作为现今世界上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李梵,2005),具有其独特的视觉复杂性,因此汉字学习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江新、赵果(2001)调查了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结果发现学生最常用的策略是记忆整体字形,即想象某个汉字看起来像什么,并试图根据其整体形状赋予其一定意义.如把“商”字看成一张悲伤的脸。这种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记忆个别汉字,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者要掌握的汉字越来越多.他们不可能采取这一策略来记忆所有汉字:并且这种整体字形的想象记忆法具有很强的任意性,使得学习者对字形的表征难以达到精细程度,从而影响其汉字识别和书写。因此,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逐渐了解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掌握汉字正字法规则,进而采取更有效的汉字学习策略。

    汉字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笔画和部件。笔画(stroke)是构成汉字楷书字形的最小书写单位,部件(compon,ent)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GB/T 12200.2)。汉字有横、竖、点、捺、撇、折等六种基本笔画,加上后期形成的提画和钩画共八种(王贵元,2014;李梵,2005)。与之相比,汉字部件的数量众多。据《语言文字规范》中的《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记录,现代汉字部件共514个,包括不独立成字部件(如“氵”、“扌”)和独立成字部件(如“马”、 “女”)两种(GF 0014-2009; GF 3001-1997)。但是,成千上万的汉字,并非由笔画和部件无序堆积而成(梁彦民,2004),构成汉字的部件必须按照通常所说的“正字法”规则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人们能接受的一个真正汉字(李虹,彭虹,舒华,2006)。虽然部件和笔画均为汉字的基本组成单元.并且笔画数量常被当作视觉复杂性的指标,但汉字中大约有95%为合体字,部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被反复认读,其整体的表征更符合认知简约原则(韩布新,1998),因此,熟练的汉语使用者是以部件而不是笔画作为基本的心理加工单元。不过,儿童在学习中需要经历一个从笔画到部件的发展过程.

    Pak等人(2005)和史冰洁、李虹、张玉平、舒华(2011)通过延迟书写任务(delayed copy)分别探讨了香港和北京汉语儿童的书写发展过程.结果显示,当儿童处于以笔画为基本单元的加工阶段时.记忆效率比较低:而若能根据已有的汉字知识,实现以部件为单位加工汉字时,其记忆效率大大提高。从一年级末到二年级末,儿童的书写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笔画到部件的多水平发展过程(史冰洁等,2011)。Pak等人(2005)还对汉字书写的错误类型进行了分析.发现一年级儿童所犯的随机笔画(笔画无序堆积)、部件错误(部件中的笔画减少或增加)和部件替换(以一个正确部件代替目标部件)三种错误比例基本相同,而二、四年级儿童的错误类型以部件替换为主,笔画乱写错误数量最少.这一结果表明随着汉字学习经验的增加,儿童逐步发展出了稳定的部件意识,将部件作为基本的汉字加工单元。Anderson等人(2013)同样使用延迟书写任务.也发现汉语儿童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能将汉字分解成熟悉的组块(部件).南熟悉部件构成的熟悉合体字的成绩与熟悉独体字的成绩一样好。为了检验儿童的学习是因为部件的组块作用还是对一个个笔画的视觉记忆所致.Anderson等人(2013)还设计了笔画任意组合项目(如“ ”,其笔画数与合体字相匹配)。结果发现,无论一年级、二年级还是四年级学生,此项目的正确率几乎为零。因为这类项目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稳定的视觉组块,儿童也不能对每个笔画进行精细加工和记忆,从而导致成绩的地板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延迟书写中部件的视觉组块作用。所有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随着儿童的年龄和经验的增加,部件逐渐代替笔画成为了汉字加工的主要单元。

    随着汉语母语儿童部件意识发展研究的兴起,有关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的部件意识发展也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徐彩华(2007)使用空间割裂任务,将四种结构汉字(左右、上下、综合、包围)分解成组成部件(如“忙”字分解成正确的“忄”和“亡”,或者是错误的“忄”和“云”),让被试观察在有限时间内呈现的刺激,并对分解出来的部件进行正误判断。通过分析反应时和错误率发现.初学汉语三个月的留学生能按照空间的纵横关系分解汉字,达到了“知觉分解水平”,而到一年级末时,随着多部件复杂结构合体字(如“吃”、“请”)的阅读经验增多,其对多层次切分和部件组合方式更为熟悉后,可对复杂合体字中的多个部件进行快速分解,达到了“结构类型分解水平”。使用相同实验范式,马殊敏(2009)发现,外国留学生的汉字字形分解能力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萌芽、发展到成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并且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都对左右结构汉字分解识别最好。不过,空间割裂判断任务虽然评分简单,逻辑清晰,但所呈现的材料都是整字割裂后的构成部件.并非被试凭自己的主观经验来拆分汉字的构成单元,具有一定的猜测概率,因此判断正确率只能揭晓被试对快速呈现的汉字及其组成成分的快速识别,并不能直接揭示被试内隐的部件意识。 (阮氏芳 李虹 伍新春 孙鹏)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