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59451
中文阅读中基于字、词的眼跳目标选择策略:来自消失文本方面的证据(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1期
     摘要 采用两项消失文本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眼跳选择目标的策略问题。实验一操控注视词(词n)上不同位置汉字的呈现与消失情况,结果发现无论单字消失条件(注视字消失、非注视字消失)还是单词消失条件,三种消失条件对再注视概率的影响程度相同,说明词内再注视眼跳选择目标的基本依据单元是整个视觉词汇。实验二操控词n+1处汉字的呈现与消失情况,结果发现只有词n+1消失条件的跳读概率大于控制条件,词n+1消失条件F的相邻词问眼跳数量小于控制条件,词n+1内单个汉字的消失(字n+1消失和字n+2消失)条件都不影响跳读概率和相邻词间眼跳数量,说明相邻词间眼跳选择目标的基本依据单元是汉字。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字词加T在眼跳目标选择环节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文阅读,眼跳,消失文本,眼动。

    分类号 B842.5

    1 引言

    阅读是语言认知过程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人类语言种类繁多,文字的书写方式极有可能影响到对其的信息加工和眼动过程。对拼音文字阅读眼动过程的研究发现.词汇既是文字识别的基本加工单元,也是眼跳选择目标的基本参考线索(Pollatsek.Reic:hle,&Rayner, 2006; Reichle,Rayner,&Pol-latsek, 2003; Reichle, Pollatsek,&Rayner, 2006;Engbert, Longtin, & Kliegl, 2002; Engbert, Nuth-mann, Richter,&Kliegl, 2005; Kliegl, Nuthmann,& Engbert, 2006; Reilly&Radach, 2006)。拼音文字(尤其是英文)中的词间空格将每个单词区分成独立的视觉单元,读者基于这些低级视觉线索制定和执行眼跳,识别加工文字都非常便利。但中文文本的基本书写/视觉单元是字,且汉字之间的间隙很小.这种特殊视觉形态可能会导致中文阅读中的H艮动过程不同于拼音文字阅读中的眼动过程。尽管目前多项证据表明,中文词具有心理现实性(p.sychological reality),读者也基于词汇学习、理解中文文本(Bai,Yan,Liversedge,Zang,&Rayn-er, 2008; Bai et al., 2013; Shen et al., 2012;Blythe et al., 2012; 11&Logan, 2008; 11&Pol-latsek, 2011; Liu&11, 2014; 11&Shen, 2013;Ma.Li,&Rayner,2014)。然而,对于“中文读者基于词单元还是字单元制定和执行眼跳计划”这个问题,目前仍无统一的看法:而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全面、深刻理解中文阅读中的文字加工与眼动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研究者主要参考注视偏好位置(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现象和最佳注视点位置(optimal viewing position,)现象解决上述问题。前者是指首次注视着落在词中心偏左位置的次数显著多于其他部位(Rayner, 1998)。后者则是指当首次注视落点越靠近词汇的中心位置,对该词的识别时间就越短:而当首次注视点着落于词的开端和末尾时,所产生的再注视概率显著高于落中心部位。相关研究发现,拼音文字阅读中存在上述两类现象,表明拼音文字读者基于词单元制定、执行眼跳计划(Nuthmann, Engbert, & Kliegl, 2005; McConkie,Kerr,Reddix,Zola,&Jacobs,1989)。而中文阅读中是否存在基于词汇的注视偏好位置和最佳注视位置现象,目前仍未取得共识。早期研究都没有发现中文读者基于词单元制定眼跳计划,因为首次注视较均匀地分配至目标词汇的每个组成汉字上(Yang&McConkie,2004),这意味着中文读者是基于汉字视觉单元制定和执行眼跳计划。然而,Yan等人(2010)认为,早期研究中之所以没有发现基于词的眼跳,可以归根于读者对句子中词边界的看法不一致,他们采用词边界看法一致性达到97%的实验材料的实验发现,中文阅读中也存在基于词汇的最佳位置注视位置现象和注视偏好位置现象,他们据此推测,副中央凹内切分词n+l的过程能够引导眼跳以词n+l为目标选择单元:但也有学者指出,这个推断并不能排除偶然性影响的可能(Li, Liu,&Rayner, 2011; Ma, Li,&Pollatsek,2015;李兴珊,刘萍萍,马国杰.2011)。

    中文词大都由两个汉字构成.固定幅度的眼跳策略同样可以解释基于词汇的注视偏好位置现象.且当眼跳刚好落在词中央位置时,整个词也容易立刻被识别出来,因此也就不需要再注视:当眼跳刚好落在词的前部,读者则需要执行再注视才能完成对该词的识别。Li.Liu和Rayner (2011)将不同长度的词汇(双字词和四字词)嵌入到相同的句子框架中,考察中文读者的眼跳落点位置。如果中文读者确实可以通过切分词n+1引导眼跳,那么四字词的注视偏好位置的峰值应该向右偏移,然而Li等人的结果发现,双字词条件和四字词条件下的注视偏好曲线几乎相同。如果词n+1预视加工可引导眼跳选择目标过程,那么词汇加工难度还应该影响首次注视位置分布,但证据表明目标词汇的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并不影响首次注视位置(吴捷,刘志方,刘妮娜,2011);由此可见,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预视切分词n+l能够引导眼跳落点,相邻词间眼跳不太可能基于词单元选择目标。然而,阅读中的眼跳种类中除了词间眼跳(由特定词汇上出发,落在另一词汇上的眼跳)外,还有一种词内再注视性质的眼跳(连续的两个注视点都落在同个词汇上)。相关研究发现,中文目标词汇的词频与文本背景对之的预测程度能够影响对该词的再注视概率(Yan,Tian,Bai,&Rayner,2006;Rayner,Li.Juhasz,&Yan,2005),这说明词内再注视眼跳是以该词为单元选择目标。 (刘志方 王若逸 张智君 刘炜)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