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60205
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对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1期
     由于横断研究在揭示发展路径及辨析预测关系方面存在局限,追踪研究为进一步检验上述理论解释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在同一被试群体中分别在每个时间点同时对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进行测量的交叉滞后设计。然而近20年来,只有个别研究从纵向的角度探讨了执行功能发展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Devine&Hughes, 2014)0 Carlson, Mandell和Williams (2004)以81名24个月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在其39个月时再次进行测查。研究结果发现,控制年龄、言语能力以及心理理论的前测成绩之后.儿童24个月时在执行功能任务上的表现能够显著预测其39个月时的心理理论。Hughes和Ensor (2007)以及Muller等(2012)分别对2岁儿童进行了连续2年的追踪研究.结果也都支持了“执行功能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基础”的理论解释,前者发现,控制言语能力、性别和前测心理理论等之后.儿童2岁时的执行功能能够显著预测其3岁和4岁时的心理理论:后者发现.控制言语能力和前测心理理论之后,儿童2岁和3岁时的执行功能能够分别显著预测其3岁和4岁时的心理理论。有意思的是,Hughes和Ensor (2007)的研究还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儿童2岁时的心理理论能够显著预测其4岁时的执行功能,即部分支持了“心理理论是执行功能发展的基础”的理论解释。

    之所以C arlson等(2004)、Muller等(2012)的纵向研究中没有发现前测心理理论对后测执行功能的预测作用,可能是因为儿童在2-3岁时尚未形成对错误信念概念的初步理解(Schneider,Lockl,&Fernandez.2005),他们在各项心理理论任务中的通过率均偏低,甚至可能出现地板效应.因此心理理论对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作用还未表现出来。基于这点考虑,将追踪研究的起始年龄推后至3-4岁能够更真切的抓住儿童错误信念发展的起始阶段以及更准确的反应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间的关系。对年龄稍长儿童的关注,也有助于检验上述研究中所发现的预测关系是否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仅一篇新近研究从纵向的角度对3-5岁儿童执行功能发展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McAlister&Peterson,2013)。有别于多数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平均年龄4岁)的心理理论能够显著预测其后一年中执行功能的发展,而执行功能对心理理论的发展并没有预测作用。然而,正如研究者自己所意识到的,该研究中被试的年龄范围过于宽泛f3岁3个月-5岁6个月),导致前后两次测查中均有个别任务表现出地板效应或天花板效应,同时,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发展迅速,视为同一群体也不利于捕捉两种能力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此外,有跨文化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的执行功能发展先于美国儿童,表现为中国儿童在学龄前各阶段(3.5岁、4岁、4.5岁)上的执行功能水平均显著高于美国儿童(Sabbagh et a1.,2006)。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执行功能发展间的预测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不同的态势。因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执行功能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综上,本研究将选取中国3岁、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以从发展的角度深入探索儿童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间的动态相关,更重要的是探讨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发展间的预测关系。考虑到言语能力在二者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本研究将对儿童的言语能力进行控制。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北京和杭州一所等级相同的幼儿园中选取175名3岁、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相隔一年先后进行两次测查。第一次测查时,8名儿童的主要抚养人未反馈知情同意书;第二次测查时,12名儿童由于转园、生病等原因未参加测试。最后本研究的有效被试155名。依据年龄将被试划分为两组:3岁组78人(男生43人,女生35人),第一次测查时平均年龄为42.71个月(SD=2.86个月,范围=36-47个月);4岁组77人(男生41人,女生36人),第一次测查时平均年龄54.18个月(SD=2.54个月,范围=48-59个月)。3岁组儿童在一年之中自3岁成长至4岁.4岁组儿童在一年之中自4岁成长至5岁。

    2.2 测试任务

    2.2.1 执行功能

    基于Carlson (2005)对执行功能任务发展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Sabbaghet a1.,2006;张文静,徐芬,2005),本研究选用了四个针对3-5岁儿童较为常用且发展敏感性良好的执行功能任务:狮子/老虎、绿草/白雪、堪萨斯学前儿童冲动反应量表和维度改变卡片分类。前后两次测查中测试任务完全一致,任务顺序不变。各任务的分数加和作为执行功能总分,共计0-4分。狮子/老虎 主试左右手分别套上老虎、狮子的布偶,并向儿童介绍说:“这只是乖乖虎,当乖乖虎和你说话的时候,你要照着他说的去做。这只是坏坏狮,当坏坏狮和你说话时不要理他,他让你做什么,你就不要做什么。”5次练习之后进入正式测试。正式测试共有10次,其中5次由乖乖虎发出命令,5次由坏坏狮发出命令。评分者以0—3分评价每一次儿童对狮子命令的服从程度,分数越低表示越服从狮子的命令,儿童在5次狮子命令中得分的总和与满分(15分)的比值为该任务的得分。绿草/白雪 主试将一张左侧画有绿色方框、右侧画有白色方框的纸板放在桌上,并问儿童:“你知道草是什么颜色的吗?那你知道雪是什么颜色的吗?”确定儿童都知道后,主试解释游戏规则:“当你听到“绿草”的时候,请你用手指白色的方框,当你听到“白雪”的时候,请你用手指绿色的方框”。共有16次测试,其中8次“白雪”.8次“绿草”,顺序随机。按要求做对计1分,做错计0分。儿童在16次测试中的总分与满分(16分)的比值为该任务的得分。

    堪萨斯学前儿童冲动反应量表 主试首先将例题卡片(上方有一张目标图片,下方有一组图片)放在儿童面前并解释游戏规则:“这组图片(用手指下方的一组图片)中只有一个与目标图片(用手指上方的目标图片)完全相同,其他图片均在目标图片上稍加改动。请你从下面的图片中找出那张与上面这张一模一样的图片”。儿童理解规则后,主试依次呈现测试卡片,共有10道题目.每道题儿童有3次猜测的机会,每错一次扣1分。儿童在10道题目中的总分与满分(30分)的比值为该任务的得分。维度改变卡片分类 主试将两个上有切口的盒子放在桌子上并引导儿童看到盒子前侧面贴着的目标卡片(红色的兔子、蓝色的船):“你看,这里有两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上贴有红色的兔子,另一个盒子上贴有蓝色的船”。随后解释游戏的规则,要求儿童依据形状将卡片进行分类: “这里有一些卡片。请你把画有兔子的卡片放入这个盒子里(用手指向贴有红色的兔子的盒子),把画有船的卡片放人那个盒子里(用手指向贴有蓝色的船的盒子)”。儿童理解规则后,主试依次将一系列测试卡片(由蓝色的兔子、红色的船、红色的兔子、蓝色的船组成)递给儿童并请儿童分类。待儿童连续5次分类正确后,主试改变游戏规则,要求儿童开始依据颜色将卡片进行分类。共有5张测试卡片,其中3张为冲突测试卡片(即蓝色的兔子或红色的船),正确反应计1分,错误反应计0分。儿童在3张冲突测试卡片上的总分与满分(3分)的比值为该任务的得分. (郭筱琳 任萍 马凤玲 徐芬)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