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59457
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对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1期
     摘要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儿童3至5岁成长过程中,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发展间的预测关系。以155名3岁、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经典实验任务对儿童的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进行间隔1年的追踪测查.并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了二者间的预测关系。结果发现:儿童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在3至5岁期间均有显著的发展.且在此期间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儿童在3岁、4岁时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呈显著正相关,但在5岁时二者间相关不显著;儿童3岁时的执行功能能够显著预测3至4岁期间心理理论的发展,而4岁时的执行功能不能预测4至5岁期间心理理论的发展;3至5岁期间,心理理论对执行功能发展始终不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幼儿,执行功能,心理理论。

    分类号 B844.1

    1 前言

    近年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活跃的研究领域。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愿望、意图、感知、知识、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Premack&Woodruff, 1978)。儿童理解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被视为获得心理理论的重要标志,通常至4岁时大部分儿童已能够通过错误信念任务(Wellman,Cross,&Watson,2001),因此学前期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时期。执行功能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功能.是个体对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意识监督和控制的心理过程.包括自我调节、抑制控制、计划、注意灵活性、工作记忆等(Welsh,Pennington,&Groisser,1991)。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跨度较大.显著增长主要发生在3-6岁(丁芳,2004;刘宝根.2006)。

    尽管从概念解释来看.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领域.但越来越多的横断研究证实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Carlson&Moses, 2001; Carlson, Moses, &Bre-ton, 2002; Frye, Zelazo, & Palfai, 1995; Hala,Hug,&Henderson,2003; Hala&Russell, 2001;Hughes, 1998a, 1998b; Pellicano, 2007; 丁芳,2004;刘宝根,2006;徐芬,王卫星,高山,&Sab-bagh,2003;张婷,2010)。Perner和Lang (1999)对当时已发表的9篇以幼儿为被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元分析,发现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间的相关大约在0.27-0.59之间,并指出二者间的相关具有强效应量(d=1.08)。苏彦捷和于晶(2015)收集了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关系的上百个数据,其元分析结果显示,在3-6岁期间,幼儿的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存在中高程度的显著正相关(r抑制控制-心理理论=0.55,p <0.001,r灵活转换-心理理沦=0.61,p<0.001)。有研究者指出,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在幼儿学龄前期所表现出来的相关很可能是源于它们分别与言语能力密切相关(Hughes& Ensor, 2005; Milligan, Astington, & Dack,2007)。但一些横断研究也发现,在对年龄和言语能力进行控制之后,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相关依然显著( Carlson & Moses,2001;Carlson et al.,2002; Frye et al., 1995; Hala et al., 2003; Hala&Russell, 2001; Hughes, 1998a, 1998b;丁芳.2004;张婷,2010)。一项最新的针对学前儿童的元分析结果表明(Devine&Hughes,2014),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间拥有15%的共同变异量,即使控制了年龄和言语能力的影响后,依然有8%的显著的共同变异量。不仅如此,这种相关关系还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如一项中美跨文化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文化背景下.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不存在差异(Sabbagh, Xu, Carlson,&Lee, 2006)。

    对于上述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密切关系.研究者至少给出了两种理论解释.第一种理论解释认为执行功能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基础(Russell, Mau-thner, Sharpe,&Tidswell,1991)。这一理论下对于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又有两种观点: “发生说”和“表达说”(Moses,2001)。“发生说”认为,儿童在最初构建心理理论概念之前,就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执行功能(Moses,2001)。只有具备了使自己远离当前刺激的能力之后,儿童才能够在当前刺激的表征水平上抑制处于优势地位但却是错误的知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反应,进而逐渐获得一些关键性概念( Moses,2001)。而这些概念一经产生后,就不再需要执行功能的参与了(McKinnon & Moscovitch,2007)。也就是说,执行功能发挥了“脚手架”的作用(Apperly, Samson,&Humphreys,2009)。 “表达说”则认为,执行功能影响了心理理论的正确表达(Russell et al., 1991)。儿童之所以不能通过心理理论任务,并不源于信念概念的缺乏,而是源于这些概念性知识在转化为成功行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他们不能抑制关于事件真实状态的认知(Moses,2001)。也就是说,执行功能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Apperly et a1.,2009)。相反,第二种理论解释则认为心理理论是执行功能发展的基础(Perner&Lang, 1999)。儿童要成功完成执行功能任务,必须能够表征他们的行动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障碍.而这种自我监察过程需要心理理论的参与( Kloo&Perner, 2003)。因此,发展不完善的心理理论很可能引起执行功能的缺失(Perner&Lang,1999)。 (郭筱琳 任萍 马凤玲 徐芬)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