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问题解决中抑制功能的作用(1)
摘要:探讨了抑制功能在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在实验1中。以148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trooo任务、潜伏抑制任务、提取抑制任务等多种抑制功能任务和若干初始搜索空间不同的言语类顿悟问题,探讨了抑制功能在言语顿悟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在实验2中,以159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tmov任务等抑制功能任务和初始搜索空间不同的空间类顿悟问题,探讨了抑制功能在空间顿悟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自发性侧抑制功能和主动性抑制功能对于顿悟问题解决均有不利影响;(2)抑制功能主要作用于顿悟问题解决的重构阶段。这些结果表明抑制功能对于顿悟问题解决的重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顿悟问题解决,抑制功能。初始搜索空间。
1.前言
顿悟问题解决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顿悟的产生要经历一个“重构”(restructurine)过程,即个体对最初形成的问题表征进行改变,形成新的问题表征空间。然后在新的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达到问题的最终解决。
关于重构过程的内在机制问题,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绝大多数顿悟问题解决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多个不同阶段或过程,重构过程只是其中之一,因此,仅仅从整体上考察顿悟问题解决过程并不足以揭示重构过程的内在机制。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揭示重构过程的内在机制,有必要深入考察和比较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Ash和Wiley(2006)提供了一种能够比较顿悟问题解决中不同阶段的方法。他们通过改变顿悟问题的初始搜索空间大小设计了两种任务条件:一种是需要很多初始搜索的问题,这种问题初始解决阶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种是需要很少初始搜索的问题,这种问题初始解决阶段持续时间很短甚至可以忽略。因此,如果某种变量影响的是重构阶段,那么它将同时影响这两类问题的解决:如果某种变量影响的是初始解决阶段。那么它将只影响MMA问题的解决,这一方法为比较顿悟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提供了某种可行性途径。
抑制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广泛存在于知觉、注意、记忆、言语等多种活动中长期以来,研究者们针对不同领域的抑制功能开展了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动作等领域,很少涉及问题解决。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抑制功能在问题解决特别是顿悟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Storm和Angello(2010)使用提取遗忘范式和远端联想测验。考察了抑制功能与顿悟问题解决的关系。结果发现,当被试事先学习一些与问题答案无关的联想词H寸,抑制功能强的被试的RAT成绩更好。研究者认为,被试抑制功能越强,越能够克服已有经验造成的十扰,因此有利于顿悟问题的解决。StoFm,Angello和Bjork(2011)进一步研究发现,被试的问题解决活动会导致对于无关项目的抑制,随着问题解决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效应也会增强,例如,在RAT任务中,随着被试问题解决活动的进行。被试对于与线索词相关但与问题答案无关的项同记忆成绩下降,而且这种遗忘效应越强,被试的问题解决成绩越好。
虽然关于顿悟问题解决与抑制功能直接关系的研究很少,但抑制功能与创造力的关系,却被不少研究者所论及。例如,Eysenck(1993)认为。创造力高的个体在抑制水平上(例如潜伏抑制)比一般人要低。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实验研究的支持。例如,Carson,Peterson和Higgins(2003)发现,与低创造性成就者相比。高创造性成就者潜伏抑制水平显著更低;Peterson,Smith和Carson(2002)发现,被试在CPS(Creative Personality&ale)上的得分与潜伏抑制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些研究显示,个体的潜伏抑制水平越低,其创造力水平越高。Butch,Hemsley,Pavelis和Corr(2006)发现,与低精神病态人格的个体相比,高精神病态人格的个体,其潜伏抑制水平更低,而后者通常被认为创造力水平更高。然而,该研究同时发现潜伏抑制水平与发散性思维等创造力测验得分存在正相关。尽管创造力与抑制功能的关系研究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鉴于顿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有理由推测。个体的顿悟过程很可能与抑制功能有关。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将在本研究中采用Ash和Wiley(2006)的研究范式。深入考察和比较抑-制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顿悟问题解决不同阶段的影响,以更好地了解顿悟问题解决特别是重构过程的内在机制。具体来说。本研究中包括两个实验。分别用以探讨言语顿悟问题解决和空间顿悟问题解决中抑制功能的作用。
2.实验1:初始搜索空间不同的言语顿悟问题解决与抑制功能的关系
2.1目的
探讨初始搜索空间不同的言语类顿悟问题解决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关系。
2.2被试
通过在校园网的BBS上发布广告招募被试,共有148人参加。其中男性63人,女性85人,年龄最大者25岁,最小者18岁,平均值为20.8±1.81。全体被试均为本土中国人。
2.3实验任务
2.3.1抑制功能任务
本实验中使用的抑制功能任务分为主动性抑制功能任务和自发性抑制功能任务。前者包括两个Stroop任务即色词任务和数字任务。后者包括潜伏抑制任务和提取抑制任务。研究表明,Stroop效应的大小与个体的主动性抑制能力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的主动抑制能力越强。Stroop效应越小(Logan 1980;Tzeigov,Henill,&Berger,1992;Chao,2011)。因此,可以用Stroop任务测量被试的主动抑制功能。潜伏抑制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抑制过程,即当某种刺激重复出现却不伴随任何后果时。个体会对其产生某种内在的抑制而不再去注意它。因而導致与其有关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变得困难(Lubow,1973;Aguado,Symonds,&Hall,1994;Nelson&Sanjuart,2006;Sehmidt-Hansen,Killcrosg,&Honey,2009)。潜伏抑制的作用对象是某种引起注意的当前活动刺激,属于针对当前刺激或活动的自抑制过程,因此,可以用潜伏抑制任务测量个体自发性的自抑制能力。提取抑制(retrieval inhibition)是个体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时发生的抑制效应,其代表形式就是部分线索抑制效应,这一效应表现为同一范畴中的不同记忆项目之间的相互抑制,即当被试在回忆属于某一范畴的记忆项目时。提供属于该范畴的某些具体事例作为回忆线索会损害被试回忆成绩的现象(Basden&Basden,1995;Foos&Clark,2000;Marsh,Dolan,Balota,&Roediger,2004)。这种抑制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抑制过程,其作用对象是与当前刺激产生竞争的其他刺激,属于侧抑制过程。因此,可以用PSC任务测量被试自发性的侧抑制功能。各种抑制功能任务的具体程序如下: (吕凯)
关键词:顿悟问题解决,抑制功能。初始搜索空间。
1.前言
顿悟问题解决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顿悟的产生要经历一个“重构”(restructurine)过程,即个体对最初形成的问题表征进行改变,形成新的问题表征空间。然后在新的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达到问题的最终解决。
关于重构过程的内在机制问题,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绝大多数顿悟问题解决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多个不同阶段或过程,重构过程只是其中之一,因此,仅仅从整体上考察顿悟问题解决过程并不足以揭示重构过程的内在机制。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揭示重构过程的内在机制,有必要深入考察和比较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Ash和Wiley(2006)提供了一种能够比较顿悟问题解决中不同阶段的方法。他们通过改变顿悟问题的初始搜索空间大小设计了两种任务条件:一种是需要很多初始搜索的问题,这种问题初始解决阶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种是需要很少初始搜索的问题,这种问题初始解决阶段持续时间很短甚至可以忽略。因此,如果某种变量影响的是重构阶段,那么它将同时影响这两类问题的解决:如果某种变量影响的是初始解决阶段。那么它将只影响MMA问题的解决,这一方法为比较顿悟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提供了某种可行性途径。
抑制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广泛存在于知觉、注意、记忆、言语等多种活动中长期以来,研究者们针对不同领域的抑制功能开展了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动作等领域,很少涉及问题解决。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抑制功能在问题解决特别是顿悟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Storm和Angello(2010)使用提取遗忘范式和远端联想测验。考察了抑制功能与顿悟问题解决的关系。结果发现,当被试事先学习一些与问题答案无关的联想词H寸,抑制功能强的被试的RAT成绩更好。研究者认为,被试抑制功能越强,越能够克服已有经验造成的十扰,因此有利于顿悟问题的解决。StoFm,Angello和Bjork(2011)进一步研究发现,被试的问题解决活动会导致对于无关项目的抑制,随着问题解决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效应也会增强,例如,在RAT任务中,随着被试问题解决活动的进行。被试对于与线索词相关但与问题答案无关的项同记忆成绩下降,而且这种遗忘效应越强,被试的问题解决成绩越好。
虽然关于顿悟问题解决与抑制功能直接关系的研究很少,但抑制功能与创造力的关系,却被不少研究者所论及。例如,Eysenck(1993)认为。创造力高的个体在抑制水平上(例如潜伏抑制)比一般人要低。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实验研究的支持。例如,Carson,Peterson和Higgins(2003)发现,与低创造性成就者相比。高创造性成就者潜伏抑制水平显著更低;Peterson,Smith和Carson(2002)发现,被试在CPS(Creative Personality&ale)上的得分与潜伏抑制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些研究显示,个体的潜伏抑制水平越低,其创造力水平越高。Butch,Hemsley,Pavelis和Corr(2006)发现,与低精神病态人格的个体相比,高精神病态人格的个体,其潜伏抑制水平更低,而后者通常被认为创造力水平更高。然而,该研究同时发现潜伏抑制水平与发散性思维等创造力测验得分存在正相关。尽管创造力与抑制功能的关系研究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鉴于顿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有理由推测。个体的顿悟过程很可能与抑制功能有关。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将在本研究中采用Ash和Wiley(2006)的研究范式。深入考察和比较抑-制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顿悟问题解决不同阶段的影响,以更好地了解顿悟问题解决特别是重构过程的内在机制。具体来说。本研究中包括两个实验。分别用以探讨言语顿悟问题解决和空间顿悟问题解决中抑制功能的作用。
2.实验1:初始搜索空间不同的言语顿悟问题解决与抑制功能的关系
2.1目的
探讨初始搜索空间不同的言语类顿悟问题解决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关系。
2.2被试
通过在校园网的BBS上发布广告招募被试,共有148人参加。其中男性63人,女性85人,年龄最大者25岁,最小者18岁,平均值为20.8±1.81。全体被试均为本土中国人。
2.3实验任务
2.3.1抑制功能任务
本实验中使用的抑制功能任务分为主动性抑制功能任务和自发性抑制功能任务。前者包括两个Stroop任务即色词任务和数字任务。后者包括潜伏抑制任务和提取抑制任务。研究表明,Stroop效应的大小与个体的主动性抑制能力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的主动抑制能力越强。Stroop效应越小(Logan 1980;Tzeigov,Henill,&Berger,1992;Chao,2011)。因此,可以用Stroop任务测量被试的主动抑制功能。潜伏抑制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抑制过程,即当某种刺激重复出现却不伴随任何后果时。个体会对其产生某种内在的抑制而不再去注意它。因而導致与其有关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变得困难(Lubow,1973;Aguado,Symonds,&Hall,1994;Nelson&Sanjuart,2006;Sehmidt-Hansen,Killcrosg,&Honey,2009)。潜伏抑制的作用对象是某种引起注意的当前活动刺激,属于针对当前刺激或活动的自抑制过程,因此,可以用潜伏抑制任务测量个体自发性的自抑制能力。提取抑制(retrieval inhibition)是个体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时发生的抑制效应,其代表形式就是部分线索抑制效应,这一效应表现为同一范畴中的不同记忆项目之间的相互抑制,即当被试在回忆属于某一范畴的记忆项目时。提供属于该范畴的某些具体事例作为回忆线索会损害被试回忆成绩的现象(Basden&Basden,1995;Foos&Clark,2000;Marsh,Dolan,Balota,&Roediger,2004)。这种抑制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抑制过程,其作用对象是与当前刺激产生竞争的其他刺激,属于侧抑制过程。因此,可以用PSC任务测量被试自发性的侧抑制功能。各种抑制功能任务的具体程序如下: (吕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