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876820
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3期
     框架效应对捐赠决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研究特征框架效应方面,大多数研究表明消极的特征框架比积极框架更能促进个体捐赠(Martin,1995;Ahluwalia,Burnkrant,Unnava,2000;谢晔,周军,2012),因为消极的信息能吸引注意,说服力更强,同等价值的损失相比收益的心理量更大。一般而言,个体更倾向于积极的框架,而消极的信息框架偏离个体的预期,因此能吸引注意力(Buda,Zhang,2000)。但是O’Keefe和Jensen(2007)用数据分析发现消极框架效应并不总是具有说服力。目标框架效应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目标框架在慈善领域通常表述为“如果有了您的帮助,则多少人会获得食物而免于饥饿,或者没有您的帮助,多少人将会死于饥饿”。显然,相比特征框架,目标框架更突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收益或损失。Chang和Lee(2010)认为损失框架比收益框架更具说服力。损失的目标框架将信息设定在不行动的严重后果,能增加个体对避免状况发生的信息需要(Chang,2007),损失的框架能激活个体的情绪反应,并置个体于一种交互反应的状态(Mayer,Gasehke,Braverman,& Evans,1992),个体的焦虑情绪有可能被激发,这种负性情绪更能促进捐赠。Cialdini和Fultz(1990)提出的负性情绪缓解模型指出,个体利他动机不是出于自身的悲伤情绪,而是为了修复自身的负性情绪状态。Dunn,Aknin和Norton(2008)发现捐赠后个体的情绪变得更加积极。为探讨目标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该研究假设:

    假设2:损失目标框架比收益目标框架更能促进个体的捐赠。

    2方法

    2.1实验设计

    实验采取3(劝捐策略:理性、情感和信用)×2(目标框架:收益和损失)完全随机设计,被试分成6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

    2.2被试

    某高校大一本科生180人,其中男生81人,女生99人。年龄18-20岁,平均为19.16岁。皆为右利手,受教育年限均超过13年,没有生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此前从未参与过此类实验。

    2.3实验材料

    在微公益项目“免费午餐”的宣传材料基础上,基于Conner和Gladkov对慈善劝捐策略的界定,构造了三种劝捐策略(情感、理性和信用),并引入两种目标框架(收益和损失)。改编6成个实验材料(参见表1)。

    2.4买验程序

    被试被随机分成6组,每组30人,不同组被试接受不同的处理,同组接受相同处理。实验材料采刚E-prime编程在电脑上呈现,要求被试独立完成,被试按Q键进入实验,根据指导语填写性别、年龄等信息。按Q键呈现实验材料,要求被试读完实验材料后,按Q键跳出对话框“请从下面的5个选项中选出您拟捐赠的数额”,A、B、C、D、E五个选项分别对应的捐款额为:1-20元,21-40元。41-60元,61-80元,81-100元。为减少被试因电脑使用熟练程度及节省被试寻找反应键的时间,将键盘中间的D、F、G、H、J五个按键分别贴上A、B、C、D、E键盘贴。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呈现选择项到做出选择的时间)和选择捐款的选项。

    3结果

    实验获得有效数据175份,5份未获得有效数据,这5份数据分布在四种处理中,6组被试的有效数据份数分别是28、29和30,录入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

    3.1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的主效应

    方差同质性检验表明,所有方差均具有同质性,可以进行方差分析。被试在6种处理中的反应时(RT)和捐款的平均数、标准差见表2。

    图1和图2表明了信用劝捐×损失框架情境下被试捐赠最多,反应时最短,情感劝捐×损失框架次之,捐款最少的是理性收益框架,由此可见,处理不同,被试的反应时和捐赠额度也随之变化,而且反应时与捐赠的额度成反比,捐赠数额越多,反应时越短,说明用反应时作为因变量也能部分反映被试的捐赠意愿。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处理的主效应,以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为自变量,捐赠反应时和捐赠数额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multivariate),结果表明:劝捐策略主效应均显著,F捐款(2,169)=5.781,p=0.004;FRT(2,169)=11.012,p=0.000。损失框架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比收益框架下的被试更短,捐赠数量更多(参见表1)。目标框架效应的主效应显著,F捐款(1,169)=5.576,p=0.019,FRT(1,169)=7.029,p=0.009。信用劝捐策略比情感和理性策略条件下被试反应时更短,捐款数量更多。

    3.2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的交互效应

    更重要的是,本实验结果表明框架效应和劝捐策略的交互作用显著,FRT(2,169)=4.678,p=0.011。对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情感劝捐策略受框架效应影响较大,在损失框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缩短(参见图3),捐赠数额更多,但是额度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参见图4)。而理性和信用劝捐策略受框架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被试在机房实验,多为模拟情境下的行为,与现实情境中的真实捐赠行为可能存在差异。笔者再次进行实验,实验材料、程序与前次基本相同,要求被试真实捐赠。试验后将捐款退还被试。因为被试在真实捐款过程中,记录反应时不具有可行性,因此真实捐赠实验没有将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纳入实验。实验共获得198份有效数据,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的主效应显著,F劝捐(2,192)=7.010,p=0.001;F框架(1,192)=4.101,0=0.044。框架和劝捐策略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劝捐x框架=1.643,p=0.196。与模拟捐赠金额不同的是,真实捐赠金额的均值为40.8元。小于模拟捐赠金额的均值67.8元。真实捐赠实验结果亦表明信用劝募策略x损失框架是最有效力的劝捐方式,此情境下被试捐赠最多(M=70.13),而理性x收益情境下,被试捐赠最少(M=30.42)。信用x收益为43.3元,情感x损失为35.2元,情感x收益为31.7元,理性x损失为34.8元。总体而言,在损失框架下,被试捐赠数额更多;三种劝捐策略中,信用劝捐效果最好,情感次之,理性策略效果最差。 (陈剑梅 傅琦)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