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876827
创造力的领域性研究进展:从对立到融合的转向(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3期
     1.2.3创造力测验内部一致性证据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TTCT)是创造力研究领域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TTCT包括言语发散思维和图形发散思维两部分。如果按照创造力领域一般性的理论假设,言语发散思维和图形发散思维两部分之间的成绩应该具有高相关性,但是Plucker(1999)采用纵向分析的方法发现,言语发散思维和图形发散思维的得分相关性很低。个体在言语和图形两个个领域的创造力表现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言语部分对个体创造力的预测效度高于图形部分。基于以上研究结果,Mumford,Vessey以及Barrett(2008)认为应进一步针对某一具体领域设计发散思维测验以提高测验的预测效度。

    2创造力领域性争论的消解与融合

    2.1创造力领域一般性与领域特殊性面临的质疑

    创造力究竟是领域一般性的还是领域特殊性的一直是创造力研究争论的焦点,虽然许多研究者从不同层面为各自的观点提供了相关证据,但在笔者看来,以往对立地研究创造力的领域性仍面临着两方面的质疑。

    质疑一:现有研究证据存在选择偏向和逻辑漏洞。尽管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创造力的领域性问题,并且双方都找到了一些支撑各自观点的证据,但已有研究证据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并不能作为创造力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的充分证据首先,求证创造力是否具有领域一般性的理论假设存在选择偏向。创造力领域一般性观点主要以杰出人才(Kaufman,Beghetto,Baer,& Ivcevic,2010)、超常儿童(Zeidner & Shani-Zinovich,2011:Steiner& Carr,2003)、一般个体共有的个性心理特征为研究证据。在论证过程中,领域一般性的支持者选择性地关注不同领域创造性个体的共同点,而忽视其差异性。这种人为的选择倾向使创造力领域一般性的研究证据缺乏说服力。其次,求证创造力具有领域特殊性的理论假设存在逻辑漏洞。梳理目前有关创造力领域特殊性的研究,存在跨领域创造力相关性、创造力领域知识关联性和创造力测验内部一致性的三重证据,但这三重证据的理论逻辑是试图通过获得推翻创造力领域一般性观点的间接证据来证明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观点。也就是说,持创造力领域特殊性观点的研究者通常倾向于寻求反驳领域一般性的证据,并没有获得支持领域特殊性的直接证据(Chen et al.,2006)。

    质疑二:目前关于创造力领域性的研究结论存在方法学效应。创造力的领域性争论由来已久,但在积累证据的过程中,双方都将注意的焦点放在对自己有利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上,造成研究证据完全对立的假象。事实上,以往研究发现使用不同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不一致的。运用创造性作品或成就评价法的研究结果通常支持创造力领域特殊性观点(Kaufman et al.,2008;Baer,2010),而运用心理测量学的研究结果通常支持领域一般性观点(Hocevar,1976;Chen et al.,2006);双变量分析结果倾向于支持领域特殊性观点,而多变量分析结果则倾向于支持领域一般性观点(Plucker,2004);以创造性产品为研究焦点的结论通常支持创造力领域特殊性观点(Kaufman et al.,2008),而关注创造性个体认知与人格特性取向的研究结论支持领域一般性观点(Feist,1998)。

    2.2创造力的领域性研究从对立转向融合

    若想摆脱目前创造力领域性研究面临的困境,绝对坚持创造力领域一般性/特殊性二分法的观点无法揭示创造力领域性的实质,也不能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创造力领域性双方完全对立的观点正逐步消解,走向融合。

    2.2.1创造力领域性研究从对立转向融合的理论支撑

    首先,游乐园理论为创造力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框架。针对创造力领域性研究面临的困境和质疑,Baer和Kaufman(2005)提出了一种融合的观点——创造力的游乐园理论(The Amusement Park Theoretical Model of Cre-ativity,APT)。该理论模型整合了创造力领域性问题的不同观点,认为创造力既具有领域特殊性,又具有领域一般性,并采用游乐园这一“隐喻”来形象地说明创造力的领域性(Baer,& Kaufman,2005;Kaufman,& Baer,2005)。

    APT模型提出了创造力的四水平层级结构,分别是先决条件(Initial Requirements)、一般主题层面(General Thematic Areas)、领域(Domains)和微领域(Micro-Domains)。处在层级结构基础水平的是先决条件,包括智力、动机和环境等因素。它们是所有创造性活动发生的最基本的条件,这相当于进入游乐场都必须要有门票一样。第二个水平是一般主题层面,这好比你进入迪斯尼后,决定去哪个主题公园一样。一般主题层面是创造活动的基石,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领域,比如艺术、科学等等。第三个水平关注更具体的领域。比如第二个水平中的“艺术”这一一般主题,可以被细分为舞蹈、音乐等领域。这相当于在魔法王国里,有中央大街、冒险乐园和米奇小镇等选择一样。在这一水平,各领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比如创造性的诗人和新闻工作者都属于文学艺术这一主题层面,他们都有很强的文字造诣,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两者的思维风格不同,前者倾向于立法型思维风格,而后者倾向于执法型思维风格。最后一个水平是微领域,这好比在中央大街上有优雅的老式马车、古色古香的店铺和餐厅茶室一样。同一领域的各任务之间拥有许多共性,但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同属于新闻的时事新闻和专题类节目,前者注重时效性,而后者则要求更加深入和详尽。

    APT模型试图整合创造力领域特殊性和领域一般性的观点,是对两者进行融合的一次尝试(Liu,Zhang,& Wang,2010)。第一个水平(一般主题层面)是领域一般性的,随后的三个水平越来越具有领域特殊性。APT理论将创造力领域性问题深入浅出地集中到游乐园这一隐喻中,有助于我们从融合的视角审视创造力。该模型认为创造力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并且把创造力划分为四个水平,打破了以往领域特殊/一般性的两分法争论,为创造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构想。 (蔺素琴 申超男 段海军 胡卫平)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