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967245
基于语义错觉效应的句子加工探索(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4期
     Hagoort,Baggio和Willems(2009)提出的加工竞争模型(Processing Competition Model)也包含了句法和语义两条加工通路,两条加工通路既相互平行又相互影响。当两通路出现冲突时,线索较强的通路影响了线索较弱通路的加工投入,解决冲突的负担就落在了获得支持较少的那条通路上。举例来说。如果语义线索较强,那么加工负担就落在了句法通路上,从而出现了P600效应;反之,则会出现N400效应。Kos,Vosse,Van Den Brink和Hagoort(2010)在语义题元违例句“Fred eatsa restaurant during the lunch,”中发现了一个N400效应。在该句子中,虽然“Fred-吃-餐厅”来自于合理的真实情境。但句法线索更强,因为在关键词出现之前,读者就能通过句法线索预测到关键词是一个名词而非介词短语(eats in…)。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关键词与动词之间的合理语义关系,所以加工负担就落在了语义通路上。

    语义吸引说和加工竞争模型都认为语义错觉效应源于句法和语义通路的线索强度的差异,未出现N400效应是因为句中的语义线索强于句法线索,或者合理性启发式依据词语之间的关联性生成了合理的解释,而P600反映的是句法加工过程。相比而言,加工竞争模型对句法和语义线索的竞争机制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并以交界面的形式呈现了两通道的交互作用。但是。这两个理论模型都无法解释一些语义违例句诱发的双相N400/P600效应“The athletes has the javelin summarized.”,两个理论模型都预测读者加工该句子时,仅仅会出现N400效应。另一个问题是,它们都无法明确地量化语义线索和句法线索的强度,线索强弱的划分标准不够清晰,操作性较低。

    Van Helen,Kolk和Chwilla(2005。2006)提出的监控说(Monitoring Theory)认为,句子加工过程中存在两条相互平行的通路:基于算法的句法加工通路和基于世界知识的合理性启发式通路。N400与通过启发式加工得到合理语义表征的难度有关。当两个通路的加工出现冲突时,加工器就会“监控”到这个冲突,并进行再分析以解决这个冲突。这个监控与再分析的过程就表现为P600效应,它反映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句法分析。对于违反世界知识的句子“The fox that at the poachers huntedstalked through the woods.”,合理性启发式通路会将其加工为“The poacher that hunted the fox”,而句法加工通路得到的是论元顺序相反的表征,两通路存在冲突。冲突的觉察与解决过程就表现为P600效应。他们也讨论过P600与广泛分布的P3成分间的相似性,本文将在展望中进行阐述。

    Kuperberg(2007)提出的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Non-Syntactocentric,Drnamic Model)强调句子加工过程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模型包括三条同时作用并相互影响的通路:第一条通路与合理性启发式通路相似,运用语境信息与语义记忆相结合形成预期表征,若词语的语义特征与预期表征不匹配则会出现N400效应;第二条通路是句法通路;第三条通路以语义线索为基础来建构句子的题元结构,如题元顺序、生命度(粗糙语义线索)等。第二、三条通路是相联合的,当题元角色加工和句法加工所指向的表征不一致(冲突)时,紧接着就会进行继续加工,这个过程表现为P600效应。而且这个继续加工的过程不受语义关联性的调节。Kuperberg(2007)认为语义题元违例句中仅记录到了P600效应是因为句法加工与题元角色加工存在冲突,两通路指向不同的题元结构,这个冲突使联合通路的继续分析得以进行,从而诱发了P600效应。缺失N400效应是因为基于语义记忆的加工将句中词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关系进行了评估,并与存储在语义记忆中的语义知识进行比较后,未觉察不匹配。同时,针对动词违反生命度限定的条件下均未出现N400效应的现象,她认为当读者基于生命度的预期加工被违反,那么完整语义分析(精细语义加工)就被“关闭”,反映着完整语义分析的N400也将衰减(Paczvnski&Kuperberg,2012;Kuper-berg,Choi,Cohn,Paezynski,&Jackendoff,2010)。

    监控说和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认为P600并不单一指示句法加工过程,它们认为在句法和语义通路独立加工完成之后存在一个联合加工过程,将两通路所指向的表征进行整合。整合得到的句子表征的不合理性以及句法和语义间的不一致性是诱发P600效应的关键。P600成分反映的是整合加工的难度或者更复杂的继续加工。监控说、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的理论建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监控说强调对更加广泛的输入信息进行分析来判定句子表征是否出现错误: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则侧重通过句法和语义线索指向的题元一动词结构来判定句子表征是否可以接受。两者也存在相似的问题:都难以解释语义违例句诱发的双向N400/P600效应,例如,Kuper-berg和Paczynski等人(2010)发现在论元生命度违例的句子“The journalist astonished the article be-fore his coffee break.”中,出现了双向N400/P600效应。监控说预测合理性启发式加工与句法加工相冲突,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则认为论元生命度违反会阻碍附加语义分析,所以仅会出现P600效应。

    Bornkessel(2006,2008,2011)提出的拓展的论元依存模型(the Extended Areument Depen-dency Model)重点解释了题元关系的建构过程。该模型共包括三个加工阶段。第一阶段依靠词类信息形成基本句子结构,它独立于之后的语义加工过程。第二阶段主要完成题元角色的指派,包括了两条通道,一条通道依据输入名词的突出性信息进行题元角色指派,这些突出性信息包括:生命度、格标记(主格/宾格)和线性词序等,这些信息将运用于动词与论元的连接(argument linking)。不同的语言在加工过程之中依赖不同的突出性信息。题元角色指派和论元与动词的连接加工过程并不检查所形成的题元和动词表征的合理性,它仅仅依据突出性信息进行题元结构的加工,N400反映了题元角色指派或者动词与论元间连接的加工难度。当论元之间的突出性信息不明确,诸如生命度等级不清。主格宾格标记颠倒,论元与动词连接加工失败等情况下均会出现N400效应。另一通道类似于合理性启发式,其加工投入也会导致N400的波幅增加。它的加工与题元角色指派加工相平行,不会影响题元角色指派过程,但是受到其加工结果的影响。若题元加工中断,合理性启发式的加工将不再进行。两通道的加工过程表现出的N400成分在频域(frequency domain)和脑神经激活区域上有本质区别。第三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映射阶段(gener-alized mappine)和合式性检查阶段(well-formed-ness)。整体映射阶段将整合第二阶段两个通道的信息,如果整合过程中通道间的加工存在冲突,就会诱发一个P600效应。合式性检查阶段在整体映射阶段之后,这个合式性检查阶段就当前加工结果的可接受性做出评价。它不受前面的加工阶段的影响,总是会进行,但是也受到实验任务的调节。 (马谐 胡娜 陈睿 王晓曦 王凯 刘艳)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