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342
有意遗忘与自我参照:基于储存—提取模型的新方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单一机制理论可以解释单字法和字表法范式中的有意遗忘,并且单一机制理论认为字表法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都是由同一机制造成的,并且就像是硬币的两面,总是同时存在的(Kliegl eta1.,2012;Pastotter et a1.,2012)。但有研究发现,由于有意遗忘的收益取决于被试对字表2频繁的深度编码,因此有意遗忘的代价无论在什么编码条件下都存在;有意遗忘的收益只出现在有意编码条件下而不存在于无意编码条件下(Sahakyan&Delaney,2003;Sahakyan,Delaney,&Waldum,2008)。同样,对字表的回忆顺序的不同会影响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有的研究发现在先回忆字表l时有意遗忘效应中仅出现了有意遗忘的代价但没有出现有意遗忘收益,这是因为先回忆字表1会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导致字表2的回忆量减少(PastOtter&Biiuml,2010;Sahakyan&Delaney,2003);而另一些研究发现75岁以上的老人由于抑制控制能力的衰退(Asian&Biiuml,2013)有意遗忘效应中仅出现了有意遗忘的收益,没有出现有意遗忘的代价。同样,有意遗忘的代价与字表2需要编码的数量有关,当线索呈现后字表2需要编码的信息越少,有意遗忘的代价越小也会出现上述的情况(PasteRer&Bauml,2010)。电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字表法有意遗忘的代价和收益是两个分离的效应,与不同脑区的功能有关(Bauml,Hanslmayr,Past6Rer,&Kliegl,2008)。鉴于单一机制理论对字表法有意遗忘效应解释的局限性,一种双机制理论应运而生。

    双机制(two-mechanism)理论被用于解释字表法有意遗忘效应,认为有意遗忘的代价基于抑制机制,收益基于编码机制(Past6tter&Bauml,2010;Past6tter et a1.,2012;Rummel et a1.,2016)。对于这个理论,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Sahakyan和Delaney(2003)认为,当遗忘指令出现后被试心理情境的转变会导致字表法有意遗忘代价的出现,同时被试会改进对接下来学习的字表的编码策略,使之得到更加细致的加工从而产生有意遗忘的收益。与情境转换策略转变双机制理论不同的是,PastOtter和Bauml(2010)提出了一个建立在抑制理论上的新的双机制理论重置编码理论(rest-of-encoding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记忆指令往往会使被试在学习指令后一个字表的初期隐藏复述指令前一个字表末端的项目,造成对指令后一个字表初始项目的前摄抑制。遗忘指令的出现让被试对字表整体产生抑制并消除对遗忘字表的无意编码和记忆负荷(即编码重置),使得遗忘指令后一个字表初始项目的编码效果与第一个字表初始项目的编码效果相同(Pastotter,Bauml,&Hanslmayr,2008;PastOtter,Schicker,Niedemhuber,&Bauml,2011)。不过,编码效果会随学习材料的增加而减弱。主要表现为在记忆条件下,从第一个字表到最后一个字表的编码效果不断下降(Pasto-tter et a1.,2012)。基于该理论通过对学习项目的系列位置曲线分析(serialposition cuYves analysis)发现遗忘指令使遗忘字表所有位置项目的回忆减少,但是只增加指令后记忆字表初始项目的回忆和再认成绩。由此证明了字表法有意遗忘效应存在双重机制,即遗忘指令下遗忘字表的有意遗忘代价是由提取抑制造成的,而遗忘字表后的记忆字表的有意遗忘收益是由对该字表初始项目的编码重置作用产生的(Past6tter&Bauml,2010;Past6tter et a1.,2012,2016;Sahakyan&Foster,2009)。Rmnmel等(2016)运用多项式建模技术(multinomialmodeling technology)和储存提取模型(storage-retrievalmodel,Rouder&Batchelder,1998)量化了有意遺忘过程中的储存和提取。结果发现单字法中对遗忘条件下遗忘材料的储存量减少和提取减少造成了有意遗忘的代价;字表法中对遗忘条件下遗忘材料的提取减少造成了有意遗忘的代价;两种范式的有意遗忘收益都是遗忘条件下对记忆材料的储存增加。由此可以推测无论单字法还是字表法的有意遗忘效应都是两种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单字法的研究结果中由于有意遗忘的代价也受到了编码的影响,因此对先前提出的有意遗忘的代价基于抑制机制,收益基于编码机制的双机制理论产生了挑战。

    以上关于有意遗忘的理论也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运用不同的有意遗忘研究范式会得到不同的基于代价-收益的有意遗忘效应(Bas-den,Basden,&Cargano,1993)。多数研究发现字表法有意遗忘效应是由提取抑制造成的(沈德立,宋耀武,白学军,2001;李文娟,吴艳红,贾云鹰,2005;Basden et a1.,1993;Sahakyan&Delaney,2005;Sheard&MacLeod,2005)。但对于单字法有意遗忘的心理机制却存在很大争议。有的研究者支持选择性复述理论,Woodward和Bjork(1971)通过实验发现线索指令延后呈现时间的不同对有意遗忘效应没有影响,这说明指令呈现之前被试只是对识记的项目进行维持性复述,没有深度编码,这就为选择性复述理论提供了支持。有的研究者支持抑制理论,Zack,Radvanskv和Hasher(1996)发现老年人的抑制能力下降,对抑制遗忘项目出现困难,表现出比年轻人更小的有意遗忘效应。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有意遗忘效应是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Rummel etal,2016)。

    3自我参照与有意遗忘的关联研究

    虽然主动地遗忘与自己相关的记忆尤其是带有负性情绪的记忆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自我参照与有意遗忘的关联研究结果尚存争论以及需要注意的额外变量控制。 (宋耀武 王润洲 刘昌昊 赵小军)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