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298
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中顶部P3(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3结果

    3.1行为结果

    表1展示了CO、SI和RI三种条件下的平均RT和错误率结果。

    对于RT,3水平(CO、sI和RI)的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揭示了显著的差异,F(2,60)=269.20,p<0.00l,偏η2=0.900。事后检验发现:CO2=0.535。事后检验显示,CO和sI条件的错误率都显著小于RI条件的错误率,p<0.001。所以,错误率结果揭示了明显的反应冲突。

    3.2ERPs结果

    图2展示了CO、SI和RI三种条件下的ERPs结果。图2A展示了CO、SI和RI条件的总平均ERPs波形图和P3峰值地形图。由图2A可知,在400到600ms的时间窗内,CO、SI和RI条件都引发了明显的中顶部P3成分,且峰值呈现出依次减小的趋势,但峰潜伏期依次增加。

    对于P3峰值,3水平(CO、SI和RI)的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了显著的差异,F(2,60)=11.87,p<0.001,偏η2=0.283。事后检验发现:SI2=0.406。事后检验发现:CO(SI-CO)和ERP(SI-CO)为变量、RT(RI-SI)和ERP(RI-SI)为变量进行了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双尾)。对于中顶部P3峰值,结果没有显示显著的相关,p>0.1。而P3峰潜伏期差异P3(RI-SI))能稳定地预测反应冲突RT(RI-SI),r=0.470,p=0.008(图2C)。

    4讨论

    本研究采用基于色词Flanker任务的2:1映射设计,揭示了SC和RC的神经电生理特征。RT结果发现了显著的SC和RC,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Chen et a1.,2013;Tang et a1.,2015)。ERPs结果表明,对于中顶部P3(400到600 ms),(1)CO条件下的峰值显著大于SI和RI条件下的峰值;(2)RI条件下的峰潜伏期显著长于SI和CO条件下的峰潜伏期。并且P3峰潜伏期差异P3(RI-SI)与RT差异RT(RI-S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共同表明,在色词Flanker任务中,SC和RC的产生涉及到中顶部P3峰值和潜伏期的变化。

    4.1行为发现

    RT结果显示了明显的SC和RC。这表明,在色词Flanker任务中,同时存在两类冲突。SC可能发生在目标汉字和分心汉字的刺激加工阶段,RC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目标汉字和分心汉字所激活的反应不同,从而出现了反应竞争。

    错误率结果显示了明显的RC。由表1可知,三种条件下的错误率都很低,可能出现了地板效应。考虑到本研究采用的是基于色词的Flanker任务,实验材料是红绿黄蓝四个汉字,并且被试是大学生,因此任务难度小,从而导致很低的错误率。

    4.2ERPs发现

    4.2.1P3峰值

    有研究采用Flanker任务发现,c条件下的P3波幅比I条件下的P3波幅更大(Doucet&Stelmack,1999)。由于I条件下包含了冲突,所以任务的难度更大(Botvinick et a1.,2004;Braver et a1.,2001),这暗示P3波幅与任务难度有关,任务越难,P3波幅越小(Picton,1992)。本研究发现,对于中顶部P3(400到600 ms),CO条件下的P3峰值明显大于sI和RI条件下的P3峰值,而sI和RI条件下的P3峰值无显著差异。所以,P3峰值结果可能说明sI和CO条件下的刺激加工难度不同。

    根据DO模型(Kornblum et a1.,1990;Kornblum&Lee,1995),SC发生在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的刺激加工阶段,即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的加工难度差异可能导致SC(Botvinick et a1.,2004;Braver eta1.,2001)。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中顶部P3峰值可能是衡量SC的有效指标。不过,这一结论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4.2.2P3峰潜伏期

    先前的研究证实,P3峰潜伏期与反应选择和执行加工无关(Kok,2001;Luck,2005),而只与刺激评估所需的时间有关(Kutas et a1.,1977)。例如,在Purmann等人(2011)和Houlihan,Campbell和Stelmack等人(1994)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Flanker任务考察了冲突加工的时间过程。结果发现,I条件下的P3峰潜伏期比c条件下的P3峰潜伏期更长。由此他们证实,刺激评估加工能影响P3潜伏期(Duncan-Johnson&Kopell,1981)。

    本研究发现,RI条件下的P3峰潜伏期显著长于sI和CO条件下的P3峰潜伏期,而sI和CO条件下的P3峰潜伏期无显著差异。这与错误率结果相符。Kutas等人(1977)发现,P3潜伏期与刺激评估所需的时间有关。结合行为结果,我们认为,由于RI条件的任务难度可能最大,被试对刺激进行评估所花的时间更长,所以P3峰潜伏期最长。因此,RC可能从刺激评估阶段就开始产生。不过,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另外,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显示,P3峰潜伏期差异P3(RI-SI)与RT(RI-SI)呈显著正相关。这进一步说明,行为上的RC大小可能与刺激评估所需的时间有关。因此,本研究揭示,中顶部P3峰潜伏期可能是衡量RC的有效指标之一。

    5结论

    在色词Flanker任务中,中顶部P3的峰值和峰潜伏期特征分别揭示了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 (唐丹丹 彭微微 杨青松 陈安涛 陈雪飞)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