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儿童汉字方向敏感性的发展(2)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北京地区幼儿园选取3-5岁儿童共83人,根据年龄划分为3个年龄组。其中3岁组共23人(平均年龄46.13个月,SD=2.91,8个男孩),4岁组共30人(平均年龄57.40个月,SD=3.90,13个男孩),5岁组共30人(平均年龄67.87个月,SD=3.40,12个男孩)。经幼儿园老师及家长报告,所有参加实验的儿童智力正常,均无视力问题和其他行为问题。所有儿童的父母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意孩子参与研究。
2.2材料
实验材料包含正向一倒置和正常一镜像两个匹配任务中的四组刺激。由于幼儿通常从独体字开始学习汉字,所以所有的实验材料均为独体字(《汉语大词典》编委会,2003)。
在正向一倒置任务中,正向汉字包括20个独体字,平均笔画数为5.60(笔画数在5-7画之间)。其中有10个高频字(平均2253.34次/百万字)(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6),和10个低频字(平均32.25次/百万字)。20个反向汉字均由正向汉字上下旋转180度后生成,字体及大小均与正向汉字完全一致(标准字体,300x350像素,见图1)。
在正常一镜像任务中,正常汉字包括20个独体字,平均笔画数为5.55(笔画数在5-7画之间)。其中有10个高频字(平均2139.47次/百万字)和10个低频字(平均25.02次/百万字)。20个镜像汉字为正常汉字的镜像版本,均为正常汉字水平翻转180度生成,字体及大小均与正常汉字完全一致(标准字体,300~350像素,见图1)。
研究所选用的独体汉字均为其正反及镜像方向差别比较大的汉字(如“出”和“电”)以提高材料的敏感性。两种方向知觉匹配任务中汉字的频率经卡方检验显示不存在显著差异。
2.3任务
2.3.1文字方向匹配任务
采用两个方向匹配任务分别测查儿童对汉字两种方向的知觉。在两个任务中,正向、倒置、正常、镜像条件下各包括2 0个刺激对(共80对),其中10个为是反应,10个为否反应。各条件下的刺激材料随机呈现。
使用Surface Pro呈现实验程序,使用E-prime2.0程序来呈现刺激。被试会先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注视点,呈现时间为800毫秒。之后,屏幕上出现两个刺激,请被试判断屏幕上的两个刺激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并且要尽可能快地做出反应。在被试做出反应之后,下一个刺激对才会出现。在刺激呈现时的屏幕下方,有一个笑脸和哭脸,如果儿童认为两个刺激是相同的就用右手的食指去触摸笑脸(是反应),如果不同则触摸哭脸(否反应)(见图2)。笑脸和哭脸的左右位置在被试间平衡。
为了保证孩子完全理解实验任务,在正式实验前孩子接受6个试次的练习。练习项目由常见物体(如雨伞,狗,汽车等)的图片构成,反应方式与正式实验完全相同。
2.3.2基本反应时测量
为了避免儿童的基本反应能力对完成实验任务所造成的可能影响,我们还测量了儿童的基本反应时。为了获取每个儿童的基本反应时,我们设计了一个“捉蝴蝶”的游戏。游戏要求儿童尽可能快的触摸一只出现在屏幕中央的黑色蝴蝶。指导语:“一会屏幕上会出现一只蝴蝶,你只要一看到它,你就用手指去点它一下”。游戏也使用E—prime 2.0程序通过Surface Pro呈现给幼儿。每只蝴蝶的呈现时间为2000毫秒,反应时窗口在2000毫秒一8000毫秒之间(1500毫秒作为jitter)。蝴蝶的图片在儿童触摸后消失。整个游戏包括12个试次,其中前2个为练习试次。
2.3.3汉字阅读任务
请儿童大声朗读由61个项目组成的汉字词表(Chow,McBride-Chang,Cheung,&Chow,2008)。汉字的难度随着呈现的顺序增加,当儿童有10个项目连续读错时测试不再进行。每读对一个项目得1分,满分61分。
2.4实验流程
被试均单独施测,整个施测过程持续近30分钟。首先进行基本反应时的测量。随后被试完成两个文字匹配任务,两个任务的顺序在被试问平衡。两个任务之后,被试接受汉字阅读测试。
3结果
表1列出了各年龄组儿童在每项任务中的表现。在四种条件下的汉字匹配任务中,所有年龄组的准确率均高于0.94。所有年龄组在正向汉字条件和倒置汉字条件下的准确率没有显著差异,正常汉字条件和镜像汉字条件下的准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只分析正确反应的反应时。
在剔除了各个年龄组内大于该年龄组平均反应时3个标准差的数据之后,为了更好地减少个体差异所导致的组间差异,对每个儿童区分倒置和镜像能力的高低(即方向敏感性)进行了计算,并以此作为分析的因变量。根据已有研究所采用的方法(Burgund et a1.,2006),倒置敏感性按照(倒置汉字反应时正向汉字反应时),倒置汉字反应时计算,镜像敏感性按照(镜像汉字反应时一正常汉字反应时)/镜像汉字反应时计算。汉字倒置敏感性分数及镜像敏感性分数如表2所示。
相关分析显示,儿童的基本反应时与倒置敏感性(r=-0.10,p=0.37)和镜像敏感性(r=-0.05,p=0.68)均没有显著相关。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将不再考虑基本反应时的结果。
3.1汉字倒置方向敏感性的发展
以年龄为组间因素、汉字频率为组内因素,对敏感性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如图2所示),年龄组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2,80)=3.01,p=0.055,η2=0.07。事后检验显示,4岁组的敏感性分数高于3岁组(p=0.05),且与5岁组没有显著差异。频率的主效应显著,F(1,80)=12.53,p=0.001,η2=0.14。高频汉字的敏感性得分比低频汉字更高,意味著儿童对高频汉字的倒置更加敏感。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没有发现显著的交互作用,F(2,80)=2.25,p=0.11。 (张丽 李廷)
2.1被试
从北京地区幼儿园选取3-5岁儿童共83人,根据年龄划分为3个年龄组。其中3岁组共23人(平均年龄46.13个月,SD=2.91,8个男孩),4岁组共30人(平均年龄57.40个月,SD=3.90,13个男孩),5岁组共30人(平均年龄67.87个月,SD=3.40,12个男孩)。经幼儿园老师及家长报告,所有参加实验的儿童智力正常,均无视力问题和其他行为问题。所有儿童的父母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意孩子参与研究。
2.2材料
实验材料包含正向一倒置和正常一镜像两个匹配任务中的四组刺激。由于幼儿通常从独体字开始学习汉字,所以所有的实验材料均为独体字(《汉语大词典》编委会,2003)。
在正向一倒置任务中,正向汉字包括20个独体字,平均笔画数为5.60(笔画数在5-7画之间)。其中有10个高频字(平均2253.34次/百万字)(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6),和10个低频字(平均32.25次/百万字)。20个反向汉字均由正向汉字上下旋转180度后生成,字体及大小均与正向汉字完全一致(标准字体,300x350像素,见图1)。
在正常一镜像任务中,正常汉字包括20个独体字,平均笔画数为5.55(笔画数在5-7画之间)。其中有10个高频字(平均2139.47次/百万字)和10个低频字(平均25.02次/百万字)。20个镜像汉字为正常汉字的镜像版本,均为正常汉字水平翻转180度生成,字体及大小均与正常汉字完全一致(标准字体,300~350像素,见图1)。
研究所选用的独体汉字均为其正反及镜像方向差别比较大的汉字(如“出”和“电”)以提高材料的敏感性。两种方向知觉匹配任务中汉字的频率经卡方检验显示不存在显著差异。
2.3任务
2.3.1文字方向匹配任务
采用两个方向匹配任务分别测查儿童对汉字两种方向的知觉。在两个任务中,正向、倒置、正常、镜像条件下各包括2 0个刺激对(共80对),其中10个为是反应,10个为否反应。各条件下的刺激材料随机呈现。
使用Surface Pro呈现实验程序,使用E-prime2.0程序来呈现刺激。被试会先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注视点,呈现时间为800毫秒。之后,屏幕上出现两个刺激,请被试判断屏幕上的两个刺激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并且要尽可能快地做出反应。在被试做出反应之后,下一个刺激对才会出现。在刺激呈现时的屏幕下方,有一个笑脸和哭脸,如果儿童认为两个刺激是相同的就用右手的食指去触摸笑脸(是反应),如果不同则触摸哭脸(否反应)(见图2)。笑脸和哭脸的左右位置在被试间平衡。
为了保证孩子完全理解实验任务,在正式实验前孩子接受6个试次的练习。练习项目由常见物体(如雨伞,狗,汽车等)的图片构成,反应方式与正式实验完全相同。
2.3.2基本反应时测量
为了避免儿童的基本反应能力对完成实验任务所造成的可能影响,我们还测量了儿童的基本反应时。为了获取每个儿童的基本反应时,我们设计了一个“捉蝴蝶”的游戏。游戏要求儿童尽可能快的触摸一只出现在屏幕中央的黑色蝴蝶。指导语:“一会屏幕上会出现一只蝴蝶,你只要一看到它,你就用手指去点它一下”。游戏也使用E—prime 2.0程序通过Surface Pro呈现给幼儿。每只蝴蝶的呈现时间为2000毫秒,反应时窗口在2000毫秒一8000毫秒之间(1500毫秒作为jitter)。蝴蝶的图片在儿童触摸后消失。整个游戏包括12个试次,其中前2个为练习试次。
2.3.3汉字阅读任务
请儿童大声朗读由61个项目组成的汉字词表(Chow,McBride-Chang,Cheung,&Chow,2008)。汉字的难度随着呈现的顺序增加,当儿童有10个项目连续读错时测试不再进行。每读对一个项目得1分,满分61分。
2.4实验流程
被试均单独施测,整个施测过程持续近30分钟。首先进行基本反应时的测量。随后被试完成两个文字匹配任务,两个任务的顺序在被试问平衡。两个任务之后,被试接受汉字阅读测试。
3结果
表1列出了各年龄组儿童在每项任务中的表现。在四种条件下的汉字匹配任务中,所有年龄组的准确率均高于0.94。所有年龄组在正向汉字条件和倒置汉字条件下的准确率没有显著差异,正常汉字条件和镜像汉字条件下的准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只分析正确反应的反应时。
在剔除了各个年龄组内大于该年龄组平均反应时3个标准差的数据之后,为了更好地减少个体差异所导致的组间差异,对每个儿童区分倒置和镜像能力的高低(即方向敏感性)进行了计算,并以此作为分析的因变量。根据已有研究所采用的方法(Burgund et a1.,2006),倒置敏感性按照(倒置汉字反应时正向汉字反应时),倒置汉字反应时计算,镜像敏感性按照(镜像汉字反应时一正常汉字反应时)/镜像汉字反应时计算。汉字倒置敏感性分数及镜像敏感性分数如表2所示。
相关分析显示,儿童的基本反应时与倒置敏感性(r=-0.10,p=0.37)和镜像敏感性(r=-0.05,p=0.68)均没有显著相关。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将不再考虑基本反应时的结果。
3.1汉字倒置方向敏感性的发展
以年龄为组间因素、汉字频率为组内因素,对敏感性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如图2所示),年龄组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2,80)=3.01,p=0.055,η2=0.07。事后检验显示,4岁组的敏感性分数高于3岁组(p=0.05),且与5岁组没有显著差异。频率的主效应显著,F(1,80)=12.53,p=0.001,η2=0.14。高频汉字的敏感性得分比低频汉字更高,意味著儿童对高频汉字的倒置更加敏感。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没有发现显著的交互作用,F(2,80)=2.25,p=0.11。 (张丽 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