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编制(2)
2方法
2.1被试
2.1.1开放式问卷调查被试
在确立量表维度与项目的过程中,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和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来自全国26所高校的51名教师参与了本部分调查。
2.1.2内容效度评估被试
量表共经过五轮反复研讨与修改,共2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专家、56所高校的心理教师参与了量表的内容效度评估与问卷修改建议。
2.1.3预试被试
预试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普通大学生890名和正在接受咨询的临床大学生67名。
2.1.4正式施测被试
810名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大学生参与了正式施测,剔除大部分漏填和明显不认真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802份。其中,男生392人,女生407人,性别栏缺失3人;大一219人,大二232人,大三133人,大四109人,研究生82人,年级栏缺失27人,所在专业包括教育、历史、经济、外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工程等,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1.5~2.2。另选取西南民族大学的大学生59名参加测试,并在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以获得重测信度相关信息。剔除未能全程参与的被试12名,共获得有效被试47名。
2.2量表编制过程
2.2.1确立量表维度
首先,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综述,归纳出31种我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维度。其次,对全国26所高校51名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和咨询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评估所选指标维度在大学生中的常见性,并补充新的问题维度。第三,结合各维度的题目表述,向大学生、一线心理咨询教师、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意见征集和研讨,补充、合并、删减量表的维度,最终形成预试问卷的24个筛查维度。
2.2.2发展量表项目
首先由课题组成员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分析量表各维度的核心要素,例如抑郁维度的核心要素包括认知上的自责、无价值感,情绪上的低落,行为上迟钝、兴趣丧失等。其次,根据核心要素发展编制相关题目。题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途径:(1)借鉴、改编国内外既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中的有关项目,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2)借鉴、改编国内外具体症状领域的代表性测评工具,如焦虑维度借鉴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3)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综述,抽取有代表性的内容编成测试项目。(4)基于开放式问卷调查中一线教师的补充内容和表述编制相关测试项目。最后,经课题组讨论选择最符合各维度操作定义、维度间交叉较小的题目,并邀请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估及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形成预试的125个项目。
2.2.3预试与量表修订
对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普通大学生890名和正在接受咨询的67名学生进行预试和量表分析。首先根据理论构想对三个级别的筛查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要求各个维度指标题目数不低于4个,不同维度上交叉载荷不高于0.2,项目在所属因子上载荷不低于0.4,据此删除题目15个,删题后得到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其次对删减后的量表题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删除6道区分度和信效度结果不佳的题目。最后基于预试结果,在北京、陕西等地召开了多轮专家研讨会反复进行讨论与问卷修改,删除了学校卷入(4题)和自我调节(4题)两个维度,并进一步完善了量表结构、维度指标命名、题目表述等。
2.2.4形成正式量表
最终形成的正式量表包括三级筛查,22个筛查指标维度,96道题目,其中91个题目进入不同维度计分,单列5题用于检查被试作答是否前后一致。一级筛查为严重心理问题症状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两个指标;二级筛查为一般心理问题症状筛查,分为内化心理问题症状和外化心理问题症状两类,其中内化心理问题症状包括了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七个指标,外化心理问题症状包括了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八个指标;三级筛查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包括了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五个指标。其中一级和二级筛查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的核心,而三级筛查主要反映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以及提示潜在心理问题的来源,供选用。
2.3研究工具
2.3.1教师开放式调查问卷
根据文献归纳出的31种我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要求被试评估本校学生出现该类问题的频率,并补充本校学生曾出现过的其他未列心理问题。
2.3.2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预试问卷
预试问卷包括三级筛查,24个维度,125道题目,题目与计分具体参见2.3.3正式量表部分。
2.3.3中國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
采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量表共96题,分为三级筛查,22个维度,单列5题检查被试前后作答一致性。一级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4题,题目如“总感觉有人要害我”)、自杀行为与意向2个维度(4题,题目如“考虑过自杀的方式或时机”);二级筛查包括焦虑(4题,题目如“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内心不安”)、抑郁(5题,题目如“早上醒来情绪就很低落”)、偏执(4题,题目如“总是责怪别人造成麻烦”)、自卑(5题,题目如“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敏感(4题,题目如“别人的言行很容易让我感到受伤”)、社交恐惧(4题,题目如“与人交谈时过分紧张”)、躯体化(4题,题目如“恶心或胃痛”)、依赖(4题,题目如“凡事需要有人替自己做决定”)、敌对攻击(4题,题目如“经常无缘无故地对别人发火”)、冲动(4题,题目如“常常刚做完一件事就后悔了”)、强迫(4题,题目如“如果不反复想和做某些事情,就无法继续其他的事”)、网络成瘾(5题,题目如“上网过度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自伤行为(4题,题目如“故意烧、烫伤自己”)、进食问题(4题,题目如“有催吐或绝食的行为”)、睡眠困扰(4题,题目如“入睡困难或早醒”)15个维度;三级筛查包括学校适应困难(4题,题目如“不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困扰(4题,题目如“感觉不受同学欢迎”)、学业压力(4题,题目如“付出很大努力却仍跟不上学习进度”)、就业压力(4题,题目如“害怕面对就业问题”)、恋爱困扰(4题,题目如“在恋爱方面受到家人的阻碍”)5个维度。量表要求被试判断题目描述是否符合过去一个月内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4点计分,从l“一点也不像我”到4“非常像我”,各维度题目加和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存在该类心理问题症状或困扰的程度越严重。 (方晓义 袁晓娇 胡伟 邓林园 蔺秀云)
2.1被试
2.1.1开放式问卷调查被试
在确立量表维度与项目的过程中,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和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来自全国26所高校的51名教师参与了本部分调查。
2.1.2内容效度评估被试
量表共经过五轮反复研讨与修改,共2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专家、56所高校的心理教师参与了量表的内容效度评估与问卷修改建议。
2.1.3预试被试
预试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普通大学生890名和正在接受咨询的临床大学生67名。
2.1.4正式施测被试
810名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大学生参与了正式施测,剔除大部分漏填和明显不认真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802份。其中,男生392人,女生407人,性别栏缺失3人;大一219人,大二232人,大三133人,大四109人,研究生82人,年级栏缺失27人,所在专业包括教育、历史、经济、外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工程等,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1.5~2.2。另选取西南民族大学的大学生59名参加测试,并在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以获得重测信度相关信息。剔除未能全程参与的被试12名,共获得有效被试47名。
2.2量表编制过程
2.2.1确立量表维度
首先,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综述,归纳出31种我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维度。其次,对全国26所高校51名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和咨询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评估所选指标维度在大学生中的常见性,并补充新的问题维度。第三,结合各维度的题目表述,向大学生、一线心理咨询教师、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意见征集和研讨,补充、合并、删减量表的维度,最终形成预试问卷的24个筛查维度。
2.2.2发展量表项目
首先由课题组成员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分析量表各维度的核心要素,例如抑郁维度的核心要素包括认知上的自责、无价值感,情绪上的低落,行为上迟钝、兴趣丧失等。其次,根据核心要素发展编制相关题目。题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途径:(1)借鉴、改编国内外既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中的有关项目,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2)借鉴、改编国内外具体症状领域的代表性测评工具,如焦虑维度借鉴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3)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综述,抽取有代表性的内容编成测试项目。(4)基于开放式问卷调查中一线教师的补充内容和表述编制相关测试项目。最后,经课题组讨论选择最符合各维度操作定义、维度间交叉较小的题目,并邀请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估及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形成预试的125个项目。
2.2.3预试与量表修订
对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普通大学生890名和正在接受咨询的67名学生进行预试和量表分析。首先根据理论构想对三个级别的筛查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要求各个维度指标题目数不低于4个,不同维度上交叉载荷不高于0.2,项目在所属因子上载荷不低于0.4,据此删除题目15个,删题后得到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其次对删减后的量表题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删除6道区分度和信效度结果不佳的题目。最后基于预试结果,在北京、陕西等地召开了多轮专家研讨会反复进行讨论与问卷修改,删除了学校卷入(4题)和自我调节(4题)两个维度,并进一步完善了量表结构、维度指标命名、题目表述等。
2.2.4形成正式量表
最终形成的正式量表包括三级筛查,22个筛查指标维度,96道题目,其中91个题目进入不同维度计分,单列5题用于检查被试作答是否前后一致。一级筛查为严重心理问题症状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两个指标;二级筛查为一般心理问题症状筛查,分为内化心理问题症状和外化心理问题症状两类,其中内化心理问题症状包括了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七个指标,外化心理问题症状包括了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八个指标;三级筛查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包括了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五个指标。其中一级和二级筛查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的核心,而三级筛查主要反映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以及提示潜在心理问题的来源,供选用。
2.3研究工具
2.3.1教师开放式调查问卷
根据文献归纳出的31种我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要求被试评估本校学生出现该类问题的频率,并补充本校学生曾出现过的其他未列心理问题。
2.3.2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预试问卷
预试问卷包括三级筛查,24个维度,125道题目,题目与计分具体参见2.3.3正式量表部分。
2.3.3中國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
采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量表共96题,分为三级筛查,22个维度,单列5题检查被试前后作答一致性。一级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4题,题目如“总感觉有人要害我”)、自杀行为与意向2个维度(4题,题目如“考虑过自杀的方式或时机”);二级筛查包括焦虑(4题,题目如“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内心不安”)、抑郁(5题,题目如“早上醒来情绪就很低落”)、偏执(4题,题目如“总是责怪别人造成麻烦”)、自卑(5题,题目如“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敏感(4题,题目如“别人的言行很容易让我感到受伤”)、社交恐惧(4题,题目如“与人交谈时过分紧张”)、躯体化(4题,题目如“恶心或胃痛”)、依赖(4题,题目如“凡事需要有人替自己做决定”)、敌对攻击(4题,题目如“经常无缘无故地对别人发火”)、冲动(4题,题目如“常常刚做完一件事就后悔了”)、强迫(4题,题目如“如果不反复想和做某些事情,就无法继续其他的事”)、网络成瘾(5题,题目如“上网过度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自伤行为(4题,题目如“故意烧、烫伤自己”)、进食问题(4题,题目如“有催吐或绝食的行为”)、睡眠困扰(4题,题目如“入睡困难或早醒”)15个维度;三级筛查包括学校适应困难(4题,题目如“不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困扰(4题,题目如“感觉不受同学欢迎”)、学业压力(4题,题目如“付出很大努力却仍跟不上学习进度”)、就业压力(4题,题目如“害怕面对就业问题”)、恋爱困扰(4题,题目如“在恋爱方面受到家人的阻碍”)5个维度。量表要求被试判断题目描述是否符合过去一个月内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4点计分,从l“一点也不像我”到4“非常像我”,各维度题目加和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存在该类心理问题症状或困扰的程度越严重。 (方晓义 袁晓娇 胡伟 邓林园 蔺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