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315456
模糊容忍性对网络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信息迷航的中介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2期
     摘要为了探讨模糊容忍性(AT)对网络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AT量表、信息迷航问卷,利用自编的网络搜索系统及相应测验对241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控制无关变量后,AT得分、信息迷航均与网络信息搜索绩效呈显著的负向偏相关;(2)AT通过信息迷航的完全中介对网络信息搜索绩效产生影响。

    关键词模糊容忍性,信息迷航,网络信息搜索绩效。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Hw~g,Kuo,Chen,&Ho,2014)。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16年7月,我国网民规模为7.10亿,其中搜索引擎用户达5.93亿,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占比约83.50%)在通过网络来自主的搜索与选择所需信息。

    网络信息搜索是网络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学者们广泛关注的主题之一它是一种基于超媒体技术的信息查询方式,指个体在网络空间中通过使用搜索工具或网站,有目标、有计划的找寻特定信息的过程。目前,网络信息搜索的研究正逐渐从“系统导向”向“用户导向”转化,甚至表现出了向“用户认知导向”转化的趋势,开始关注用户的个体特征对信息搜索的影响(刘燕君,马红宇,刘腾飞,周宗奎,2013;Kim,2001)。“系统导向”的研究指出:任务类型和难度、导航工具的使用和搜索策略、信息的呈现方式与组织结构化水平,以及信息的可靠性等是影响网络搜索绩效的重要因素“用户导向”乃至“用户认知导向”的研究则表明,用户的年龄、性别、先前知识经验、认知风格、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与动机以及信息意识等个体特征对网络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刘燕君等,2013;Ruttun&Macredie,2012)。

    从“系统导向”的视角出发,网络搜索环境是一种不确定的模糊环境,具有信息量大、新异刺激多、结构不明确等特征,人们在此情境中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受到这些特征的影响(刘儒德,江涛,2004)。从“用户导向”乃至“用户认知导向”的角度来看,个体特征中的认知和情感等因素对信息搜索的作用尤为重要,当其把信息搜索感知为具有不确定性的活动时,会产生焦虑,缺乏自信,进而影响其信息搜索行为的发生(甘利人,岑咏华,李恒,2007;沈旺,国佳,李贺,2013)。此外,信息搜索任务或需求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也会影响人们的搜索绩效(李燕波,2013)。可见,人们对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容忍力,即模糊容忍性(AmbiguityTolerance,AT),可能会影响其信息搜索绩效(许磊,刘华山,陈京军,张春梅,丁倩,2016;Tsirikas,Katsaros,&Nicolaidis,2012)。

    模糊容忍性(AT)又称模糊容忍度或不确定忍受力,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变量,指个人(或群体)在面对一系列不熟悉、复杂或不一致的线索时,对模糊情境或刺激进行感知和信息加工的方式,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研究表明,AT与个体的创造力、在線外语的学习、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术成就等都有一定的相关(Chu,Lin,Chen,Tsai,&Wang,2015)。

    总体而言,低AT者的认知方式更刻板,更依赖系统的反馈,常为了避免模糊的刺激而过早地做出反应,在此环境中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而导致效率低下(师保国,申继亮,许晶晶,2008;张国华,戴必兵,2012);高AT者认知方式更为灵活,能快速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并接受新事物,在信息检索中愿意努力的获取更多信息(师保国等,2008)。以研究者公认为模糊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为例,现有研究已经证实:AT会影响学习者在该环境中的学习效果(Chu et al,2015)。Tayebinik和Puteh(2013)进一步将第二语言学习环境和网络环境相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AT与学生在线外语学习的参与度显著相关。还有学者从超媒体学习的角度展开研究,同样发现了AT与超媒体学习效果的显著相关(许磊等,2016)。同理,网络搜索任务对个体而言同样是模糊的,个体的AT理应也会影响其在网络环境中的整体表现及工作效率。因此,AT应是影响网络信息搜索绩效的重要变量。

    基于上述假设,人们自然要问:“AT对网络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机制是怎样的?”。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有关信息迷航的研究给了我们提示。所谓信息迷航(Disorientation),既可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中迷失方向的现象,即不知道自己当前所处位置,接下来该去哪里,以及如何到达那里的超空间迷航(ScheRer&Geriets,2007),也可指对学习内容缺乏一致性和整体性理解的认知迷航(Lee&Tedder,2004)。当前关于信息迷航的研究主要包括引起迷航的原因及迷航对网络学习、搜索绩效等的影响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研究表明,网络搜索环境以非线性的方式来呈现信息,给个体提供了多个路径和方向来完成任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效的识别正确的方向,个体在选择方向时易感到困惑并经历信息迷航等问题(Ruttun&Maeredie,2012;Shih,Huang,Hsu,&Chen,2012)。总体而言,个体的认知风格和性别差异、导航工具的设计和使用、先前知识、网络使用经验以及浏览策略和信息结构化水平等因素均是引起信息迷航的主要原因(Hung,Lm,&Hsu,2013;Li&Chen,2010;Shih etal,2012)。在网络信息搜索中,低AT者常为了避免模糊刺激而采用不当的浏览策略,如:过早地做出反应,倾向于通过一次性打开多个窗口来明确有关材料等。这很容易造成屏幕混乱,使得学习者难以准确定位到所需信息,无法对材料内容形成整体理解,从而易在网络空间中迷失方向(Lee&Tedder,2004;Scheiter&Gerjets,2007)。此外,在搜索过程中出现认知问题时也易发生信息迷航现象(Webster&Ahuja,2006),低AT者刻板的认知方式(师保国等,2008)会让他们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导致迷航。从此方面的研究结果可知,在模糊的网络环境中,低AT可能导致较高的信息的迷航。 (汪招霞 许磊 刘华山 陈京军 龚勋)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