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315294
自我控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多重中介效应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2期
     采用谭树华和郭永玉(2008)修订的中文版自我控制问卷。该问卷共有19个项目,包括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御诱惑、专注工作和节制娱乐五个因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从“1”完全不符合依次过渡到“5”完全符合,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

    2.2.2人际反应指标量表

    选用张凤凤等人(张凤凤,董毅,汪凯,詹志禹,谢伦芳,2010)修订的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cndex-C)。该量表包括22个项目,分为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PT)、想象力、共情关注与个人悲伤四个因子,前两者可合并为认知共情,后两者可合并为情感共情。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从“1”完全不符合依次过渡到“5”完全符合,反向题则相反计分。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0。

    2.2.3价值取向滑块测验

    选用张振等人(张振,张帆,原胜,郭丰波,王益文,2015)修订的中文版价值取向滑块测验(theslider measure)。纸笔测验包括6个项目,每个项目有9个选项。决策者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选项,据此可以计算个体的价值取向角度,角度越大表明其亲社会性越强。滑块测验具有良好的心理统计学指标,间隔一周的重测信度为0.92(张振等,2015)。

    2.2.4信任量表

    采用由Evans和Revelle(2008)编制的信任倾向问卷(thepropensity to trustsurvey),共21个项目,如“相信人们都是道德的”。该问卷采用的是6点计分方法,从“1”完全不合适逐渐过渡到“6”完全合适。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

    2.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鉴于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比传统的Sobel检验效力更好(方杰,张敏强,2012),因此本研究采用该方法通过抽取5000个Bootstrap样本估计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同时采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对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的中介效应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3数据分析结果

    3.1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鉴于本研究中所有变量数据均由同一个体自评报告的,共同方法偏差效应易于产生。为了消除同源偏差对数据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在问卷施测过程中采用匿名填写、平衡问卷顺序等方式来进行程序控制。另外,依据周浩和龙立荣(2004)的建议,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所有问卷项目进行未旋转的因子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个主成分解释的变异为12.68%,未占总变异解释量(65.09%)的一半,表明所测量变量之间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效应。

    3.2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变量间的相关

    表1给出了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控制与價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 3,p<0.05;r=0.20,p<0.01;r=0.32,p<0.001);价值取向与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0,p<0.01;r=0.21,p<0.001);认知共情与人际信任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8,p<0.001)。

    3.3变量间的中介模型分析

    将性别和年龄作为控制量,对全部变量进行中介模型分析。各变量间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控制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被试的价值取向(β=0.13,p=0.021);自我控制和价值取向均能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共情(β=0.18,p=0.002;β=0.15,p=0.011)。当自我控制、认知共情和价值取向同时预测人际信任时,自我控制、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均能显著预测人际信任(β=0.24,p<0.00l;β=0.12,p=0.033;β=0.30,p<0.001)(见表2)。考虑到自我控制对人际信任的直接影响仍然显著,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与人际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自我控制影响人际信任的三条间接途径对应的间接效应及其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的总间接效应(0.078,占总效应的24.49%)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不含0值,表明两个中介变量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包含三条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第一条途径为自我控制一价值取向一人际信任,其间接效应值为0.017,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表明价值取向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作用;第二条途径为自我控制一价值取向一认知共情一人际信任,其间接效应值为0.006,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这表明该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显著;第三条途径为自我控制一认知共情一人际信任,其效应值为0.055,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这表明该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显著(见图1)。

    对不同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进行两两比较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比较3(间接效应2和间接效应3之间的差异)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不含0值,这表明间接效应3显著高于间接效应2。比较1(间接效应1和间接效应2之间的差异)和比较2(间接效应1和间接效应3之间的差异)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含0值,表明间接效应1与间接效应2或间接效应3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本研究探究了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间的中介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人际信任水平,这与现有研究结果相一致(Osgood&Muraven,2015)。换言之,自我控制能力是孕育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有效促进人际信任倾向性的产生。同时,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多重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通过三条间接途径实现的:首先,通过价值取向的独立作用实现;其次,通过认知共情的独立作用实现;最后,通过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的共同作用实现。 (董军 付淑英 王洋 李璺宇 杨绍峰 齐春辉)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