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315464
自我控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多重中介效应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2期
     摘要采用自我控制问卷、价值取向滑块测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江苏地区的27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检验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价值取向、认知共情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控制、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均可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大学生群体中自我控制能力、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 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人际信任。

    1引言

    人际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是指个体基于对匿名他人行为和意图的善意预期,自愿將社会资源交由对方处置的一种心理意愿(Mayer,Davis,&Schoorman,1995)。作为一种社会信号机制,人际信任往往能够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Zak&Knack,2001),提升政府管理与治理的稳定性(Knack,2000)、增强个体自身的生活满意度(Helliwell,Huang,&Wang,2014)。鉴于人际信任对个体幸福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开始探究人际信任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Bellucci,Chernyak,Goodyear,Eickhoff,&Krueger,2017;Thielmann&Hilbig,2015;张蔚,张振,高宇,段华平,吴兴南,2016)。

    依据人际信任的定义和大多数研究者的共同理解(Mayer et al,1995;Thielmann&Hilbig,2015),信任存在着遭受欺骗和背叛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为决策者无法控制对方的行为。自我控制指人们自主性地调控自身不合理的想法、情感及行动,并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一致的能力(李琼,黄希庭,2012)。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业成绩、较少的暴饮暴食与酒精滥用,更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Tangney,Baumeister,&Boone,2004)。一些研究发现,信任依赖于自我控制,个体所具备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削弱他人的疑虑与风险,使其获得更多的信任(Righetti&Finkenauer,2011)。新近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自我控制能通过帮助人们克服回避信任所固有的社会风险性,进而易化或调节人际信任水平(Ainsworth,Baumeister,Ariely,&Vohs,2014)。Ainsworth等(2014)发现,自我损耗状态导致了更低的投资金额(更少的信任),而且这种效应在神经质个体身上更为明显,进而证明了自我控制能够易化人际信任的观点。因此,自我控制能够显著正性预测人际信任水平。

    虽然有些研究初步检验了自我控制在人际信任产生中的促进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晰,相关选题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仍比较匮乏。信任的双加工理论(Murray et al,2011)认为,人际信任包含冲动成分和沉思成分两种彼此拮抗的认知过程,前者反映了自主加工,往往与情绪和情感有关;而后者则反映了深思熟虑的思索,往往与内在动机、观点采择、风险评价、他人能力与可靠性的信念有关。人际信任情境往往牵涉多人互动,是一种相互依赖情境,而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指个体在相依情境中对自己和他人收益分配的特定偏好,反映了个体对他人利益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认知与行为决策(张振,张帆,黄亮,袁博,王益文,2014)。他人关注程度可能是自我控制促进人际信任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特质自我控制水平越高,个体越关注他人的幸福(Balliet&Joireman,2010),具有越高的亲社会倾向(Balliet,Li&Joireman,2011),而高水平的亲社会性则会促进人际信任的提升(Derks,Lee,&Krabbendam,2014;Derks,van Scheppingen,Lee,&Krabbendam,2015)。因此,价值取向可能在自我控制与人际信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作为相依情境中人际互动所必须的另一种良性的心理品质,认知共情是指个体从他人视角想象或推测他人观点与态度的心理过程,能够帮助决策者更准确的预测互动同伴的意图,并从对方的角度感知信任情境的利益相依性(崔芳,南云,罗跃嘉,2008)。认知共情可能是自我控制提升人际信任的另一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越高的个体具有更强的认知共情能力(Tangney et al,2004),而且个体的认知共情越高,越善于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往往具有更高的信任水平(Fett etal,2014)。同时,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价值取向能够预测其共情能力(Declerck&Bogaert,2008),且价值取向能够调节心理推理与信任行为之间的关系(Derks et al,2015)。因此,本研究还拟引入认知共情,深入探查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人际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综合考虑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的动态关系。本研究预期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中起多重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1)自我控制通过价值取向影响人际信任;(2)自我控制通过认知共情影响人际信任;(3)自我控制通过价值取向一认知共情中介链影响人际信任。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通过班级现场测试方式对江苏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回收率为90.33%。被试年龄范围为17-21岁(平均年龄18.54岁),女性被试159名,占58.67%。

    2.2研究工具

    2.2.1自我控制量表 (董军 付淑英 王洋 李璺宇 杨绍峰 齐春辉)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