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313547
人际距离和情绪知觉对利他选择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3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社会正念范式(SoMi),考察不同人际距离对其社会正念利他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人际关系产生的人际距离对社会正念利他选择不同,被试与陌生人的利他选择最低,与父母的利他选择其次,与朋友的利他选择略高于对父母的利他选择;(2)情绪面孔产生的人际距离越近,利他选择行为越高,人际距离越远,利他选择行为越低;高兴面孔表情利他选择频次最高,悲伤面孔表情次之,愤怒面孔表情利他选择最低。

    关键词人际距离,利他选择,情绪面孔,影响。

    1引言

    社会正念(social mindfulness)是在人际互动中,个体关注他人切实需要和利益,维护他人的自主选择权利,做出利他选择行为的心理过程。比如,盘子里有一盒番茄酱和几盒草莓酱,如果个体考虑到他人可有更多选择,便会选择其中一盒草莓酱,让他人仍有在番茄酱和草莓酱中挑选的机会,如果个体在这样的分配中为他人着想,他就具备了社会正念(VanDoesum,VanLange,&VanLange,2013)。

    研究者开发了一种范式来测量社会正念(简称SoMi范式),在该范式中,个体和另外一个人先后多次选择物品,每次选择包含三个或四个物品选项,例如:一个黄色篮球帽和三个蓝色篮球帽、一个绿苹果和两个红苹果等。如被试作为先选者,选择了相同颜色的物品,则后选者仍有选择的机会,此时被试得到利他选择分数;相反,被试选择不同颜色的物品,后选者失去对物品选择的机会,此时被试不得分。SoMi范式下,先选者的行为选择决定了后选者是否拥有自主选择权。根据Deci和Ryan(1985)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theory),自主需要即自主选择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社会正念利他选择强调了情境中两人的相互影响让他人有自主决定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尊重他人的需要,是为对方考虑的行为。

    VanDoesum等人(2013)使用SoMi范式考察了被试在果酱、篮球帽、铅笔、包装礼品和苹果等物品上的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SoMi范式很好地测量了社会正念利他选择的行为,研究还证实,面孔信任度、社会价值取向等因素会影响社会正念利他选择行为。此外,研究者发现,相比陌生人,人们对朋友的社会正念更高(Van Lange&VanDoesum,2015)。人们对这种不同的群体进行评价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距离。由此可见,随着人际距离的增大,人们的社会正念水平也倾向于降低。通常,个体对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他人会知觉为远距离的对象,而关系亲密的他人会知觉为近距离的对象(Liberman,Trope,&Stephan,2007)。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依赖于面孔表情等信息(Marsh,Kozak。&Kdeck,2005a,2005b)。研究证实,面孔表情能够影响人们对人际距离的判断(Stins et al,2011)。表情是一种非言语的交流方式,用来传达情感状态和人际信息,并影响双方的行为表现,个体根据表情,对他人产生趋近或者回避的行为(Darwin,1965;Fridlund,1994)。研究者使用被试自身与刺激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定义趋避,刺激与被试的距离减小为趋近,距离增大为回避。实验证实,面对表达负性面孔表情(如:愤怒、厌恶、恐惧、悲伤等)的他人,个体更加愿意接近表达高兴或者中性面孔的他人(Willis,Palermo,Burke,McGrillen,&Miller,2011),而愤怒的情绪面孔要比悲伤或恐惧等负性情绪面孔带给个体更远的距离知觉(Willis,Paler-mo,&Burke,2011)。由此我们预测,在社会正念利他选择的研究中,添加面孔表情因素可能影响人际距离,进而影响个体做出利他选择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欲探讨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对社会线索知觉如何影响其利他行为。由于情绪是重要的线索,我们预测,人们是否做出利他选择会依赖于他们对互动对方所表现出的面孔表情。而且,由于面孔表情可能影响人际距离,而人际距离是利他选择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假定,人际距离对情绪和利他选择有中介作用。为此,在实验1中,我们将首先考察人际距离对利他选择的影响。在实验2中,我们假定人际距离会中介社会线索知觉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2实验1

    2.1实验目的与假设

    考察被试在面对不同人际距离时,其对不均等资源做出的选择。预期人际距离近,利他选择行为更高。

    2.2被试

    招募了6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男生28名,女生35名。被试年龄在19~27岁之间(M=22.26,SD=2.49),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近期内没有参与过类似实验。

    2.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人际距离,分为三个水平:陌生人、朋友、家人分别对应人际距离:高、中、低三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对同伴所做出的利他选择行为得分。

    2.4实验材料

    实验的刺激为物品图片,如图l所示,图片由Photoshop CS5绘制而成。在实验中,将呈现6种类别的物品图片,分别为:毛巾、铅笔、球、笔记本、帽子和水杯。每张图片只呈现同一种类的物品,一张图片上的物品数量为3个。

    为检验对被试与目标人物的人际距离感操纵的有效性,采用Aron,Aron和Smollan(1992)的人际关系亲密度量表考察人际距离的程度。該量表会给被试呈现7对圆圈,每对圆圈中左边的代表自己,右边的圆圈代表他人。两个圆圈重叠程度逐渐增加,被试的选择从1(完全不重叠)到7(几乎完全重叠)计分,分数越高,代表知觉到的与他人的亲密度越高。

    2.5实验程序

    所有实验刺激均通过电脑呈现,编程使用Eprime2.0。

    在实验测试之前,被试会完成“人际关系亲密度量表”的评定任务。让被试分别判断陌生人、朋友、家人与自己的关系程度。 (任或 郝芳)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