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313065
心智游移、工作记忆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4)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3期
     记分标准:阅读理解有散文和说明文两篇,每篇6个题目,答对记“1”分,答错记“0”分,分别计算两种阅读题的得分。

    2.5数据处理

    每个被试在完成阅读实验后自动生成一个结果文件,通过Excel进行初步整理。计算各项测试的正确率、反应时等结果,最后在SPSS 20.0 forWindows软件中进行完整处理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初中生的心智游移与工作记忆描述统计结果

    对心智游移量表得分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初中生心智游移频率的均值是41,标准差是12.54,21个项目的平均得分是1.95,表明初中生每个项目上平均每天的心智游移次数为3-4次。其中,自发思维得分最高均值是20.39,标准差是6.27;注意失控得分最低均值9.79,标准差3,41;总体性评价均分10.82,标准差4.79。

    SART任务中nogo正确率为0.58,标准差是0.19;报告发生心智游移的次数平均值是3.07,标准差是5.34;go反应时变异系数为0.48,标准差是0.29。表明初中生的状态性游移程度不高,且离散程度中等偏下。

    初中生工作记忆广度的均值是1.83,标准差是0.89。

    3.2不同心智游移水平的被试在不同工作记忆广度水平下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

    以心智游移特质和状态两个角度考察心智游移和工作记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分别对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

    3.2.1不同心智游移特质在不同工作记忆广度下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检验

    将心智游移量表得分进行高低分组,比较不同特质心智游移组对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组的阅读理解成绩有无影响,结果如表l所示。

    由表1可知,高工作记忆广度组两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平均分分别是3.64和2.17,低工作记忆广度组两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平均分各是2.86和1.75,即高工作记忆广度者的阅读成绩高于低工作记忆广度者。

    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工作记忆广度和心智游移频率对不同类型文章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如下:心智游移频率和工作记忆广度对散文阅读成绩的主效应显著,F(1,68)=7.96,p=0.006,n2=0.11;F(1,68)=4.92,p=0.030,n2=0.07,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68)=7.96,p=0.006,n2=0.11,即工作记忆广度与散文阅读理解的关系受心智游移频率的影响,表现为高工作记忆广度组中心智游移频率低的被试散文成绩高于心智游移频率高的被试,而低工作记忆广度组中心智游移频率的高低对散文成绩差异影响很小。心智游移频率和工作记忆广度对说明文成绩的主效应、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3.2.2不同状态的心智游移在不同工作记忆广度下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检验

    对SART任务中被试的心智游移状态和工作记忆两个自变量对不同类型文章阅读理解的影响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高工作记忆广度组两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平均分分别是3.64和2.17,低工作记忆广度组两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平均分各是2.86和1.75,即高记忆广度者的阅读成绩高于低工作记忆广度者。

    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工作记忆广度和心智游移主观指标对不同类型文章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如下:工作记忆广度对初中生散文阅读成绩的主效应显著,F(1,68)=6.18,p=0.015,n2=0.083,心智游移主观指标对散文成绩的主效应和心智游移与工作记忆广度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1,68)=3.38,p=0.070,n2=0.047;F(1,68)=3.07,p=0.084,n2=0.043。工作记忆广度和心智游移主观指标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无明显影响,它们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pS>0.05)。

    4讨论

    4.1初中生的心智游移

    心智游移的频率是个人特质的一部分,在实验任务中,心智游移作为一种特殊意识状态。研究表明,初中生心智游移发生频率较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心智游移频率的均值是41,量表最高分即心智游移頻率最高(每天发生11次以上)分数为105分,表明初中生心智游移频率属于中等偏下水平。21个项目的平均得分是1.95,说明初中生在每个项目上平均每天的心智游移次数为3~4次。自发思维显著高于注意失控。自发思维是心智游移的突发性和非自主性,注意失控是注意的转换不受控制,证明初中生的心智游移非自主性是其突出特点。在实验探测中发现,初中生心智游移的比例(报告发生心智游移的平均次数3.07次占总试次30次的比例)为10.233%,显著低于以往研究结果。究其原因,以往研究多针对大学生被试,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对轻松自由,发生心智游移的比例较高,每天平均发生心智游移的频率至少在30次以上(王寅谊,2010),而且已有研究表明,无聊、轻松的事情容易引发个体心智游移(Smallwood et al,2006)。初中生学业任务较重,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水平相对较高,学习和生活相对充实,卷入学习任务程度可能较高,心智游移发生的机会较少,因此频率较低、比例也较低。

    本文使用王寅谊编制的心智游移频率调查问卷,考察个体日常生活的心智游移状况,包括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总体性评价三个方面,从得分情况来看,研究采用问卷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初中生的心智游移情况,持续注意任务(SART)测得心智游移的主客观指标与问卷得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著,证明二者具有一致性,说明了持续注意任务(SART)在测量实验情境下心智游移情况的可靠性。

    4.2初中生的工作记忆广度特点

    工作记忆是人类心理加工系统的核心,它是在解决认知任务过程中,用于信息加工并保持与当前任务相关信息的系统。工作记忆广度的任务转化假设认为,在个体完成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时,需要在加工和存储之间进行转换,转换快,认知加工效率高,工作记忆广度大。Cowan(2001)提.出人类工作记忆的平均广度应该是4。本研究发现,初中生工作记忆广度平均值为1.83,根据张璇、杨玉芳(2010)对工作记忆广度的划分标准,初中生工作记忆广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作记忆广度呈毕生发展趋势,青少年的工作记忆广度随增龄增加,16-19岁的最大(李德明,刘昌,李贵芸,2003)。所以初中生工作记忆广度中等偏下,与其认知加工水平符合。已有研究表明,言语工作记忆广度代表一种认知加工水平的高低(宋广文,何文广,孔伟,2011)。初中生的认知加工水平与高中生和大学生相比还相对较低,注意控制能力较小,注意资源较少。而且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工作记忆广度与心智游移有显著相关,表现为,工作记忆广度与no go反应的正确率有显著正相关,与go反应的反应时变异系数显著负相关。证实了执行控制理论(Smallwood et al,2006)。 (孔海燕 孙雨 宋广文)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