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308565
阅读过程中的同跳读及其产生的认知机制(4)

     4以往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总结以往有关阅读过程中词跳读机制的研究,我们发现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第一,研究内容上,以往研究者对词跳读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基础性实验研究。目前,阅读中的眼动控制模型认为,词汇加工驱动着眼球运动,单词跳读与词汇加工密切相关。然而,这些模型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存在很大争论:(1)词汇加工是怎样起作用的;(2)从注视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词汇加工何时起作用;(3)词汇加工在多大程度上控制着眼球运动。这三个问题涉及到词汇加工和眼球运动控制发生的时间进程。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眼动控制模型是基于拼音文字而提出的,大部分实验研究也是基于拼音文字而进行的。与拼音文字不同,中文书写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当前对中文词跳读机制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对中文词跳读的机制进行系统地研究,可以为验证跳读产生的机制是具有跨语言的普遍适用性还是具有特异性提供重要启示。

    第二,技术手段上,以往研究者主要采用眼动技术(特别是经典的研究范式如边界范式)探讨副中央凹区域中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并对跳读产生的影响,并在大量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构建了阅读中的眼动控制模型。眼动技术是一种测量行为反应的技术,眼动技术所提供的指标往往反映了阅读过程中所有认知加工的综合(例如,注视时间反映了词汇在大脑中的整体加工过程)。仅仅根据眼动技术指标,仍然无法准确地回答眼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问题。ERP技术时间分辨率高,且具有刺激锁时性,可以测查刺激呈现后的早期激活过程和不同认知加工水平的电生理反应。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思考将眼动和ERP技术结合,实现眼动和ERP技术的同步记录。通过对注视相关电位(fixation-related potentials,FRPs)和眼跳相关电位(saccade-related potentials,SRPs)进行分析,可以对正常句子阅读过程中的眼球运动和脑电活动进行直接的比较,为探讨自然阅读过程中词跳读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我们对词跳读产生机制的认识从行为层面推进到了神经生理层面(例如,Dimigen,Sommer,Hohlfeld,Jaeobs,&Kliegl,2011;Henderson,Luke,Sehmidt,& Riehards,2013)。

    第三,被试群体上,以往在拼音文字阅读过程中,研究者普遍采用大学生为被试,有些研究者开始关注老年人跳读的特点。中国老年人采取什么样的跳读策略,与拼音文字阅读中老年人是否存在差异?从被试群体的角度验证副中央凹和中央凹加工与词跳读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探讨并验证以往的研究结果是否能推广到不同群体中。因此,有必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群体来进一步驗证并解决这些跳读产生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扩展当前阅读中的眼动控制模型,以及有效指导个体(特别是老年人群体)阅读与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臧传丽 鹿子佳 白玉 张慢慢)
上一页1 2 3 4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