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109783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田玉玲 王素萍 张 金 史 洁 琚小红 王利军
第1页

    参见附件(276KB,3页)。

    田玉玲 王素萍 张金 史洁 琚小红 王利军

    【摘要】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住院确诊的BD病人100例为BD组,另设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病人100例为对照组,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16个因素与BD的发病有关(P0.05),其中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因素,其余为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中风病史、高血压病史、肥胖(BMI≥26kg/m2)、饮酒史、高龄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分析模型中中风病程、高血压病程及饮酒年限进行分级研究,其OR值和OR的95%CI分别为21.25(4.50~100.28)、10.59(1.29~86.27)、3.02(0.86~10.61)。交互作用分析:年龄与中风病程、年龄与高血压病程的OR值和OR的95%CI分别为6.36(3.0~13.50)、2.21(1.84~4.12),年龄与饮酒年限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高血压病病史、中风病史、肥胖、饮酒史、高龄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危险因素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分类号】R749.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病(Binswanger’s disease,BD),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形式的血管性痴呆,其发病隐匿,表现为进行性痴呆伴有反复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由于其相对少见,故很难准确估计其发病率。因BD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
------
     摘要: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肋)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住院确诊的肋病人100例为肋组,另设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病人100例为对照组,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非条件Le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16个因素与肋的发病有关(P2)、饮酒史、高龄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分析模型中中风病程、高血压病程及饮酒年限进行分级研究,其OR值和OR的95%C1分别为21.25(4.50~100.28)、10.59(1,29~86.27)、3.02(0.86~10.61)。交互作用分析:年龄与中风病程、年龄与高血压病程的OR值和OR的95%C1分别为6.36(3.0—13.50)、2.21(1.84~4.12),年龄与饮酒年限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高血压病病史、中风病史、肥胖、饮酒史、高龄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危险因素;非条件LoRistic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10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6)03—0254—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