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诊治现状及进展(2)
肝、脾的功能而产生的瘀血、痰浊阻滞心脉,导致本病的发生。可见,气阴亏虚是本病的病理基础,瘀血、水饮、痰浊内停是其病理环节,虚、痰、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的关系较为密切。
5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迄今为止,DHF仍未获得循证医学为依据的诊治指南,199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曾设立原发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但其舒张功能的检测较为复杂,临床应用上受到较大限制。故现在临床多采用Vasan和Levy改良后的诊断标准。
5.1临床表现尽管DHF病人的LVEF正常,但随着左室僵硬度增加,左室充盈障碍显著。届时,不仅每搏量下降,心排量减少,并且随着左心室舒张末压力的升高,左心房及肺静脉压力增高,引发肺淤血,重症者出现急性肺水肿。若出现继发性右心功能不全,则显示颈静脉充盈、双下肢水肿、肝大以及腹水等循环淤血的体征。临床观察发现,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运动耐量下降颇明显,是由左室舒张压及肺静脉升高,可降低肺组织顺应性,随呼吸做功负荷量增加而显现呼吸困难。此外,运动期间不相匹配的心排量易导致腓肠肌及呼吸肌的疲劳。
, 百拇医药
5.2实验室检查 主要有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
2001年中国第六届心力衰竭学术会议提出如下标准:①临床上存在可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②有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症状;③体检和X线检查示肺淤血;④左心室不大或稍大,LVEF>50%。
6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目前在DHF的治疗上还没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其治疗大致包括三大步骤:首先,通过降低静息和运动时的肺静脉压,缓解病人症状;其次是针对导致DHF的基础疾病的治疗;最后是对DHF的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治疗在减轻DHF的症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1有关DHF新的治疗思路Fukuta等一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他汀类可以降低DHF病人的病死率,其原因可能为抗心肌纤维化、轻度降血压及增加动脉壁的顺应性。周晓曦等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醛固酮抑制药中的螺内酯可逆转心肌间质中的胶原沉积,从而增加心肌的顺应性,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Borbely等在分子水平对离体状态下心肌细胞研究发现,磷酸化的肌节蛋白下降程度与DHF时舒张功能障碍程度相关,由此推测磷酸化的肌节蛋白将成为DHF病人心肌特意性药物治疗的新靶点。Schmidt等通过活体大白鼠的转基因试验,使肌钙蛋白基因过度表达,发现大鼠心脏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有关。Yoshitaka等采用转基因方法抑制去磷酸化的受磷蛋白,可改善活体大鼠心肌梗死后的舒张功能。
, http://www.100md.com
6.2 中医对DHF的治疗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强调益气活血,祛痰利水。由于水饮是本病早期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而且可以与气虚血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利水化饮有助于正气的来复和血行的流畅,从而改善气虚血瘀证候。在治疗早期即益气活血,加以利水法,从而控制病情发展,防止阳虚及显性水饮的出现,阻止疾病向中下焦发展,这也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治疗理论。许多临床实践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均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防止疾病的进展,收到r良好的效果。张济海在常规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将舒张性心力衰竭辨证分为心脾阳虚、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四型,以中西医结合治疗DHF 85例,总有效率为96.4%。
DHF不是单纯的虚证或者实证,而是虚实夹杂,并且互为因果的。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不仅要抓住其虚,在益气温阳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祛实、利水逐饮、活血祛瘀,从而收到标本兼治、治病防病的效果。
7 预后
, http://www.100md.com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CHF的病人的年病死率为1.3%~17.5%,而SHF的年病死率为15%~20%。国内有报道IHF的年病死率为5%~8%,且年龄愈大,年病死率愈高,而>70岁的则为50%,排除CHD,DHF的年病死率为2%~3%。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由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引起的CHF病人,如不手术病死率极高,常大于25%。
8 结语
近年来,中西医治疗DHF在理论和临床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DHF的有效率高,不良反映小,但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时间短,缺乏统一、明确的诊断分型标准,且多数研究都停留在临床观察上,更缺少对照和重复,所以许多成果难于被肯定,经验难以被推广。因此,笔者认为中医治疗本病应重点统一和完善诊断和分型标准,结合现代医学成果,进行严格合理的科研设计和临床研究,采用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病例研究,力求从循证医学角度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是今后研究的办向。
作者简介:刘晋利(1981-),女,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邮编:610072);张泉、毕榕、曹雪明、翁柠,工作于成都中医院。
(本文编辑 王雅洁)
[ 上 页 ], 百拇医药(刘晋利 张 泉)
5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迄今为止,DHF仍未获得循证医学为依据的诊治指南,199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曾设立原发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但其舒张功能的检测较为复杂,临床应用上受到较大限制。故现在临床多采用Vasan和Levy改良后的诊断标准。
5.1临床表现尽管DHF病人的LVEF正常,但随着左室僵硬度增加,左室充盈障碍显著。届时,不仅每搏量下降,心排量减少,并且随着左心室舒张末压力的升高,左心房及肺静脉压力增高,引发肺淤血,重症者出现急性肺水肿。若出现继发性右心功能不全,则显示颈静脉充盈、双下肢水肿、肝大以及腹水等循环淤血的体征。临床观察发现,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运动耐量下降颇明显,是由左室舒张压及肺静脉升高,可降低肺组织顺应性,随呼吸做功负荷量增加而显现呼吸困难。此外,运动期间不相匹配的心排量易导致腓肠肌及呼吸肌的疲劳。
, 百拇医药
5.2实验室检查 主要有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
2001年中国第六届心力衰竭学术会议提出如下标准:①临床上存在可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②有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症状;③体检和X线检查示肺淤血;④左心室不大或稍大,LVEF>50%。
6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目前在DHF的治疗上还没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其治疗大致包括三大步骤:首先,通过降低静息和运动时的肺静脉压,缓解病人症状;其次是针对导致DHF的基础疾病的治疗;最后是对DHF的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治疗在减轻DHF的症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1有关DHF新的治疗思路Fukuta等一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他汀类可以降低DHF病人的病死率,其原因可能为抗心肌纤维化、轻度降血压及增加动脉壁的顺应性。周晓曦等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醛固酮抑制药中的螺内酯可逆转心肌间质中的胶原沉积,从而增加心肌的顺应性,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Borbely等在分子水平对离体状态下心肌细胞研究发现,磷酸化的肌节蛋白下降程度与DHF时舒张功能障碍程度相关,由此推测磷酸化的肌节蛋白将成为DHF病人心肌特意性药物治疗的新靶点。Schmidt等通过活体大白鼠的转基因试验,使肌钙蛋白基因过度表达,发现大鼠心脏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有关。Yoshitaka等采用转基因方法抑制去磷酸化的受磷蛋白,可改善活体大鼠心肌梗死后的舒张功能。
, http://www.100md.com
6.2 中医对DHF的治疗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强调益气活血,祛痰利水。由于水饮是本病早期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而且可以与气虚血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利水化饮有助于正气的来复和血行的流畅,从而改善气虚血瘀证候。在治疗早期即益气活血,加以利水法,从而控制病情发展,防止阳虚及显性水饮的出现,阻止疾病向中下焦发展,这也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治疗理论。许多临床实践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均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防止疾病的进展,收到r良好的效果。张济海在常规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将舒张性心力衰竭辨证分为心脾阳虚、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四型,以中西医结合治疗DHF 85例,总有效率为96.4%。
DHF不是单纯的虚证或者实证,而是虚实夹杂,并且互为因果的。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不仅要抓住其虚,在益气温阳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祛实、利水逐饮、活血祛瘀,从而收到标本兼治、治病防病的效果。
7 预后
, http://www.100md.com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CHF的病人的年病死率为1.3%~17.5%,而SHF的年病死率为15%~20%。国内有报道IHF的年病死率为5%~8%,且年龄愈大,年病死率愈高,而>70岁的则为50%,排除CHD,DHF的年病死率为2%~3%。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由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引起的CHF病人,如不手术病死率极高,常大于25%。
8 结语
近年来,中西医治疗DHF在理论和临床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DHF的有效率高,不良反映小,但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时间短,缺乏统一、明确的诊断分型标准,且多数研究都停留在临床观察上,更缺少对照和重复,所以许多成果难于被肯定,经验难以被推广。因此,笔者认为中医治疗本病应重点统一和完善诊断和分型标准,结合现代医学成果,进行严格合理的科研设计和临床研究,采用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病例研究,力求从循证医学角度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是今后研究的办向。
作者简介:刘晋利(1981-),女,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邮编:610072);张泉、毕榕、曹雪明、翁柠,工作于成都中医院。
(本文编辑 王雅洁)
[ 上 页 ], 百拇医药(刘晋利 张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