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SI)、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针刺拮抗肌组与针刺主动肌组,压用Ashworh、CSI及ADL量表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针刺拮抗肌组能够明显降低病人的痉挛程度与临床痉挛指数,能够提高病人的ADL,而针刺主动肌组只能提高病人的ADL,没有降低病人的痉挛程度与临床痉挛指数。结论针刺拮抗肌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812-02
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寻找有效的抗痉挛疗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2005年3月-2006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与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收治的病人。
1.2 诊断和纳入标准:中风病诊断均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符合下述标准者可纳入:有肌张力升高的症状,痉挛用修改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发病半个月以上;排除引起肌张力障碍的其他原因及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重症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及精神病史者,CT或MRI证实脑内有出血或缺血病变者。中医诊断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1.3 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病人,按病人入院顺序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拮抗肌组(拮抗肌组)30例,针刺主动肌组30例(主动肌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4 治疗方法
1.4.1 拮抗肌组: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殷门、委中、承山、血海、阳陵泉、三阴交、照海。针刺深度,以到达肌肉层为度,不可过深至骨,亦不要太浅至皮下。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 min。
1.4.2 主动肌组:取穴,上肢极泉、尺泽、大陵、内关,下肢伏兔、阳陵泉、解溪、申脉。针刺深度,以到达肌肉层为度,不可过深至骨,亦不要太浅至皮下。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min。
两组均每日1次,每6 d休息1 d,4周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采用临床改良Ashworth评分法来评定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cuvlty of dmly liying,scale,ADL)评定。
, 百拇医药
1.6 记录及检测时间:Ashworth评分、CSI和ADL的评定于病人入院时均记录1次,满3个疗程时再记录1次。
1.7 统计学处理在SPSS 10.0上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痉挛程度比较。
2.2 两组临床痉挛指数。
3 讨 论
脑卒中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中枢性瘫的恢复过程经历了肌张力低下、反射减弱到肌张力增强,以至于痉挛反射亢进的过程,经历了低级运动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释放到半分离、分离运动的出现,以至于协调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将偏瘫的恢复分为6个阶段。很明显恢复初期肌张力的快速增高是有意义的,而到痉挛期后,肌张力的进一步增高则限制了病情的恢复。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状态多表现上肢出现屈肌群优势的屈曲性痉挛,下肢伸肌群优势的强直性痉挛等现象。根据现代康复学原理和偏瘫的恢复发展规律,在痉挛瘫痪的治疗中,应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为重点,即注重强化上肢伸肌、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和平衡主动肌和拮抗肌之肌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和控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
, http://www.100md.com
目前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很多,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主张以针刺痉挛优势侧(即主动肌群)穴位为主,如上肢主要取阴经穴,下肢主要取阳经穴,另一种是主张以针刺痉挛劣势侧(非痉挛侧,即拮抗肌群)穴位为主,如上肢取阳经穴,下肢取阴经穴。有资料表明,任何疼痛刺激都可引起屈、伸肌的回缩反应,表现出屈肌和伸肌的痉挛。有实验证明针刺非痉挛侧穴位时肌电图H/Mmax比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针刺痉挛侧穴位时的变化,即针刺非痉挛侧穴位更有利于缓解肌痉挛状态。因此.我们在临床取拮抗肌与主动肌不同的穴位,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拮抗肌组能够明显降低病人的痉挛程度与临床痉挛指数,能够提高病人的ADL,而针刺主动肌组只能提高病人的ADL,没有降低病人的痉挛程度与临床痉挛指数。但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偏小,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大样本讨论同种手法、何种补泻方法对痉挛的影响。
本文编辑 王雅洁, 百拇医药(姜桂美 贾 超)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812-02
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寻找有效的抗痉挛疗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2005年3月-2006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与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收治的病人。
1.2 诊断和纳入标准:中风病诊断均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符合下述标准者可纳入:有肌张力升高的症状,痉挛用修改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发病半个月以上;排除引起肌张力障碍的其他原因及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重症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及精神病史者,CT或MRI证实脑内有出血或缺血病变者。中医诊断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1.3 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病人,按病人入院顺序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拮抗肌组(拮抗肌组)30例,针刺主动肌组30例(主动肌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4 治疗方法
1.4.1 拮抗肌组: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殷门、委中、承山、血海、阳陵泉、三阴交、照海。针刺深度,以到达肌肉层为度,不可过深至骨,亦不要太浅至皮下。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 min。
1.4.2 主动肌组:取穴,上肢极泉、尺泽、大陵、内关,下肢伏兔、阳陵泉、解溪、申脉。针刺深度,以到达肌肉层为度,不可过深至骨,亦不要太浅至皮下。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min。
两组均每日1次,每6 d休息1 d,4周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采用临床改良Ashworth评分法来评定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cuvlty of dmly liying,scale,ADL)评定。
, 百拇医药
1.6 记录及检测时间:Ashworth评分、CSI和ADL的评定于病人入院时均记录1次,满3个疗程时再记录1次。
1.7 统计学处理在SPSS 10.0上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痉挛程度比较。
2.2 两组临床痉挛指数。
3 讨 论
脑卒中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中枢性瘫的恢复过程经历了肌张力低下、反射减弱到肌张力增强,以至于痉挛反射亢进的过程,经历了低级运动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释放到半分离、分离运动的出现,以至于协调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将偏瘫的恢复分为6个阶段。很明显恢复初期肌张力的快速增高是有意义的,而到痉挛期后,肌张力的进一步增高则限制了病情的恢复。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状态多表现上肢出现屈肌群优势的屈曲性痉挛,下肢伸肌群优势的强直性痉挛等现象。根据现代康复学原理和偏瘫的恢复发展规律,在痉挛瘫痪的治疗中,应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为重点,即注重强化上肢伸肌、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和平衡主动肌和拮抗肌之肌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和控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
, http://www.100md.com
目前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很多,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主张以针刺痉挛优势侧(即主动肌群)穴位为主,如上肢主要取阴经穴,下肢主要取阳经穴,另一种是主张以针刺痉挛劣势侧(非痉挛侧,即拮抗肌群)穴位为主,如上肢取阳经穴,下肢取阴经穴。有资料表明,任何疼痛刺激都可引起屈、伸肌的回缩反应,表现出屈肌和伸肌的痉挛。有实验证明针刺非痉挛侧穴位时肌电图H/Mmax比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针刺痉挛侧穴位时的变化,即针刺非痉挛侧穴位更有利于缓解肌痉挛状态。因此.我们在临床取拮抗肌与主动肌不同的穴位,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拮抗肌组能够明显降低病人的痉挛程度与临床痉挛指数,能够提高病人的ADL,而针刺主动肌组只能提高病人的ADL,没有降低病人的痉挛程度与临床痉挛指数。但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偏小,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大样本讨论同种手法、何种补泻方法对痉挛的影响。
本文编辑 王雅洁, 百拇医药(姜桂美 贾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