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细胞学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摘要: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14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脑脊液细胞学与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的检查结果。结果 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的异常检出率为77.14%,脑脊液常规和生化的早期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2.86%,37.14%;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的异常检出率与脑脊液常规或生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脑脊液常规与生化的早期异常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脑炎早期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改变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85.19%)。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脑个液常规和生化,并且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价值,临床常规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0932-01
, http://www.100md.com
病毒性脑炎是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其早期表现不典型,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困难,因此,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关注的问题。尽管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不断增多,如血清抗体、免疫学试验、脑组织活检病毒分离等,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设备,常规开展较为困难,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投入小,易于开展。现将我院2005年~2007年收治的14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脑脊液细胞学与脑脊液常规、生化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评估脑脊液细胞学用于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病人,其中男89例,女51例,年龄(9~89)岁,平均35.26岁。全年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有头痛、发热、乏力、上呼吸道感染史87例,口角疱疹13例,过度疲劳17例,意识障碍8例,抽搐5例,肢体瘫痪10例,其他症状包括呕吐、大小便失禁、脑膜刺激征等。全部病人经病史、体征、脑电图、CT或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常规、生化等检查临床确诊。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所有病人发病7 d内行腰椎穿刺采取脑脊液标本(1.5~2.0)mL,分别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将新鲜脑脊液放入侯氏微型细胞沉淀仪内,自然沉淀收集细胞,MGG染色,冲洗、晾干后镜检。细胞的识别及分类参考有关资料及侯氏标准。
1.3 判断异常的标准 脑脊液常规细胞计数>10×106/L为异常;脑脊液生化的各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为异常;脑脊液细胞学镜检发现细胞的数量或形态或淋巴单核细胞比例倒置均为异常。
2 结 果
14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的早期脑脊液检查中,脑脊液常规的异常检出率为42.86%(60/140),脑脊液生化的异常检出率为37.14%(52/140),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检出率为77.14%(108/140)。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检出率与脑脊液常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9,P<0.001),与脑脊液生化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01),脑脊液常规与生化的异常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
, http://www.100md.com
14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的早期脑脊液细胞学异常改变呈淋巴细胞反应的占85.19%(92/108),呈混合细胞反应的占14.81%(16/108),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
3 讨 论
脑脊液常规和脑脊液生化检查是临床上对可疑病毒性脑炎病人常规进行的辅助检查方法,其对病毒性脑炎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脑脊液细胞学是观察脑脊液中细胞的形态以及种类的辅助检查方法。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脑脊液细胞学对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的异常率为77.14%,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的异常率分别为42.86%,37.14%,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率显著高于脑脊液常规和生化。
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中有免疫机制参与,机体针对病毒的抗原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由体液免疫(B细胞)和细胞免疫(T细胞)进行这一免疫过程。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反应主要体现在脑脊液中出现异常细胞成分,即免疫活性细胞,系由小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而成的转化型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混合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反应均可出现在病毒性脑炎中。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是以淋巴样细胞反应或单核细胞反应占优。有文献报道病毒性脑炎之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这与文献报道的细胞学改变特点一致。
尽管脑脊液细胞学对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与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相比不仅具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而且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临床可疑病毒性脑炎时,可常规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本文编辑 郭怀印, 百拇医药(张昆南 单岩东 曹文锋 黄 刚 屈新辉 吴晓牧)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0932-01
, http://www.100md.com
病毒性脑炎是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其早期表现不典型,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困难,因此,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关注的问题。尽管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不断增多,如血清抗体、免疫学试验、脑组织活检病毒分离等,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设备,常规开展较为困难,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投入小,易于开展。现将我院2005年~2007年收治的14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脑脊液细胞学与脑脊液常规、生化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评估脑脊液细胞学用于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病人,其中男89例,女51例,年龄(9~89)岁,平均35.26岁。全年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有头痛、发热、乏力、上呼吸道感染史87例,口角疱疹13例,过度疲劳17例,意识障碍8例,抽搐5例,肢体瘫痪10例,其他症状包括呕吐、大小便失禁、脑膜刺激征等。全部病人经病史、体征、脑电图、CT或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常规、生化等检查临床确诊。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所有病人发病7 d内行腰椎穿刺采取脑脊液标本(1.5~2.0)mL,分别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将新鲜脑脊液放入侯氏微型细胞沉淀仪内,自然沉淀收集细胞,MGG染色,冲洗、晾干后镜检。细胞的识别及分类参考有关资料及侯氏标准。
1.3 判断异常的标准 脑脊液常规细胞计数>10×106/L为异常;脑脊液生化的各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为异常;脑脊液细胞学镜检发现细胞的数量或形态或淋巴单核细胞比例倒置均为异常。
2 结 果
14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的早期脑脊液检查中,脑脊液常规的异常检出率为42.86%(60/140),脑脊液生化的异常检出率为37.14%(52/140),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检出率为77.14%(108/140)。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检出率与脑脊液常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9,P<0.001),与脑脊液生化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01),脑脊液常规与生化的异常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
, http://www.100md.com
14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的早期脑脊液细胞学异常改变呈淋巴细胞反应的占85.19%(92/108),呈混合细胞反应的占14.81%(16/108),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
3 讨 论
脑脊液常规和脑脊液生化检查是临床上对可疑病毒性脑炎病人常规进行的辅助检查方法,其对病毒性脑炎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脑脊液细胞学是观察脑脊液中细胞的形态以及种类的辅助检查方法。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脑脊液细胞学对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的异常率为77.14%,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的异常率分别为42.86%,37.14%,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率显著高于脑脊液常规和生化。
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中有免疫机制参与,机体针对病毒的抗原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由体液免疫(B细胞)和细胞免疫(T细胞)进行这一免疫过程。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反应主要体现在脑脊液中出现异常细胞成分,即免疫活性细胞,系由小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而成的转化型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混合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反应均可出现在病毒性脑炎中。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是以淋巴样细胞反应或单核细胞反应占优。有文献报道病毒性脑炎之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这与文献报道的细胞学改变特点一致。
尽管脑脊液细胞学对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与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相比不仅具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而且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临床可疑病毒性脑炎时,可常规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本文编辑 郭怀印, 百拇医药(张昆南 单岩东 曹文锋 黄 刚 屈新辉 吴晓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