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第1页 |
参见附件(1369KB,2页)。
马慧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脂蛋白(a)[LP(a)]水平在不同类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CV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TA法)对85例住院患者(发病一周内)进行LP(a)水平测定,将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50例)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组(35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组又分为粥样硬化血栓性(AT)组31例,心源性栓塞性(CE)组7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12例,脑出血分为单部位脑出血(SICH)组17例,多部位脑出血(MICH)组18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T组LP(a)阳性率最高,LP(a)水平也最高,其次为MICH组及SICH组,CE组最低。以高纤维蛋白原(FIB)血症为主要危险因素者,其LP(a)阳性率最高,LP(a)水平亦最高,其次为冠心病者,高血压与糖尿病者间比较,LP(a)阳性率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a)可能在患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其水平随脑血管病类型不同而变化。
【关键词】 脑血管病 LP(a)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分类号】R743.31
血清脂蛋白(a)[LP(a)]是1967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1]首先发现并命名的,分子量为400kD~600kD,是一种独立的特殊脂蛋白,是动脉硬化斑块中主要脂质成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是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LP(a)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3],属炎症或组织损伤时的非特异性标记物,
------
摘要:目的观察脂蛋白(a)[LP(a)]水平在不同类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CV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TA法)对85例住院患者(发病一周内)进行LP(a)水平测定,将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50例)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组(35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组又分为粥样硬化血栓性(AT)组31例,心源性栓塞性(CE)组7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12例,脑出血分为单部位脑出血(SICH)组17例,多部位脑出血(MICH)组18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T组LP(a)阳性率最高,LP(a)水平也最高,其次为MICH组及SICH组,CE组最低。以高纤维蛋白原(FIB)血症为主要危险因素者,其LP(a)阳性率最高,LP(a)水平亦最高,其次为冠心病者,高血压与糖尿病者间比较,LP(a)阳性率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a)可能在患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其水平随脑血管病类型不同而变化。
关键词:脑血管病:LP(a);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9)08-0911-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