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085580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肌收缩速度与位移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李晓平 李学文
起搏部位,心肌运动速度,心肌运动位移,组织速度成像
第1页

    参见附件(1293KB,2页)。

    李晓平 李学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定量测量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肌各节段各时相运动速度与位移,进而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肌运动的变化。方法选择心尖部(RVA)起搏患者20例及间隔部(RVS)起搏患者20例,在静息状态下,同步记录磁频心电图,TVI模式下获取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和左室长轴观的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并储存,应用心尖四腔观获取右室游离壁,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的时间-速度曲线,应用心尖二腔、左室长轴观获取左室前壁、下壁、左室前间隔和后壁的时间-速度曲线,测量各节段心肌基底段、中段的收缩速度及最大位移并分析。结果不同心肌节段的最大位移:RVA组与RVS组组内同一室壁均为基底段中段(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心肌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在RVS组同一室壁均为基底段中段(P0.05),在RVA组仅左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为基底段中段(P0.05)。③RVS组与RVA组在起搏器植入一周时二维超声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部位起搏心肌运动的初步特征为:RVS组同一室壁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从基底段至中段呈梯度样减低,而RVA组在部分心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梯度消失,位移梯度不变。

    【关键词】 起搏部位 心肌运动速度 心肌运动位移 组织速度成像

    【分类号】R541.7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的住院患者40例,据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分为两组:间隔部(RVS)起搏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9.44±8.78)岁。心尖部(RVA)起搏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69.19±7.70)岁。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9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