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
第1页 |
参见附件(1684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光明、钱桥、青村三个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脑血管病防治,选取10 565例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队列人群,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调查,同时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P<0.001);脑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力则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01);脑血管功能总分也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01)。结论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关键词:超重 肥胖 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743.2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5-0551-02
肥胖与脑卒中的关系不像与冠心病的关系那样明显,但可通过血压等因素,间接影响脑卒中的发生。流行病学的纵向研究证实,体重的改变与血压的变化呈正相关,降低体重可减少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危险性[1]。为了探讨体重指数(BMI)增加和脑卒中的关系,现将脑卒中“十一五”防治课题中,在上海市奉贤区选取的10 565例相关人群观察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光明、钱桥、青村三个社区的40岁及以上的队列人群中,选取体重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共10565例,其中男性占42.1%,女性占57.9%。
1.2方法根据课题组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社区的40岁及以上队列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测量。分组方法按照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符合中国的肥胖诊断标准,正常体重指数为19 kg/m2~23 kg/m2;24 kg/m2~25 kg/m2为超重;≥26 kg/m2为肥胖[1]。正常组7 248例,年龄(57.55±12.00)岁;超重组2 876例,年龄(53.28±9.38)岁;肥胖组441例,年龄(53.97±9.37)岁。并分别对每组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及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调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评判脑血管功能状况。
1.3观察指标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根据左右侧各项指标的积分值。检测和积分方法参见文献[2]。检测仪器采用上海麦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CV-300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指标包括左右侧颈动脉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脉搏波波速(Wv)、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和压差(Dp)等。
1.4统计学处理将调查资料和检测结果建立Fox visual 数据库,以双输入法输入数据。应用软件为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各组BMI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见表1)2.2各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左右侧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反应脑血管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均明显依次减慢(P<0.001);反应血管弹性的指标均依次明显下降(P<0.001);脑血管的阻力、压力均依次明显上升(P<0.001);脑血管功能总积分也随之明显降低(P<0.001)。详见表3、表4。
1)为国家“十一五”公关支撑基金项目:“脑卒中社区预防适宜技术研究”(No.2007BAR24B03)
3讨论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是从危险因素暴露到临床事件发生必须经过的“中间表型”[3]。脑卒中发生前,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最大、最小、平均血流速度呈明显减慢趋势,脑血管的弹性明显下降,脑血管的阻力和压力明显增大,脑血管功能的总积分明显减少[3]。当脑血管功能的总积分低于75分,脑卒中发病概率是原来人群的2.7倍;下降至50分时为脑卒中前的亚临床状态[4];下降至40分左右,即进入脑卒中前的“超高危”状态,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预警信号[5]。
流行病学的纵向研究证实,体重的改变与血压的变化呈正相关,降低体重可减少患高血压的危险性。Kannel追踪研究一组人群10年,每两年检测一次,发现改变一个标准差的体重相对应的收缩压改变为5.6 mmHg(1 mmHg=0.133 kPa)。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大,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9倍[6]。向心性肥胖,不仅易患高血压,而且患糖尿病的危险显著增加,可达3倍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内脏脂肪增多后,脂肪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直接进入肝脏,通过各种机制增加肝糖输出,减少肌肉脂肪的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使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能力下降。此外还可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或加重。肥胖者中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均增高。引起心脏病变的主要机制有:过多脂肪堆积,增加循环血容量,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和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及高能量进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足;伴存的血糖增高及血脂增高使血液黏滞度增加,引起血液生化改变而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肥胖者活动减少,致冠脉侧支循环削弱或不足,心脏代偿能力下降。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并伴随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暴露,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左右侧指标均有明显变化,脑血管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动脉弹性明显下降;脑血管的压力、阻力明显增大;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脑血管功能总积分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积分值≥75分的比例,超重组和肥胖组明显低于正常组;<75分的比例,超重组和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低于50分的比例,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比正常组高出近一倍;积分低于25分的比例,肥胖组高出正常组近3倍。说明体重指数增加得越多,对脑血管功能损伤越大,本次观察人群的结果和国内以往的文献报道一致。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疾病预防意识仍不完善。更重要的原因是摄入热量过多和体力活动减少,使剩余的热量积蓄,产生肥胖。因此,没有科学规律的饮食习惯,尤其对缺乏足够体力活动的人们来说,热量的储存大于消耗,必将导致超重与肥胖。在本观察中发现,超重组和肥胖组间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脑血管功能异常发生率上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8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