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对临床的早期预警价值
第1页 |
参见附件(1552KB,2页)。
中图分类号:R540.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5-0617-02
近年来人们生活和精神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改变,心脏疾患也相应增多。在健康体检中,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最基本方法。现将2009年—2010年我院不同人群体检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体检人员16 734例的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男性8 819例,占52.70%,女性7 915例,占47.30%;年龄22岁~92岁,其中22岁~44岁(青年组)7 617例,45岁~59岁(中年组)4 591例,60岁~92岁(老年组)4 526例。
1.2方法采用常规12导联描记,结果进行人工分析。异常组筛查给予24 h Holter检查,结果进行人机对话分析,并分别针对性给予临床治疗。以《临床心电图学》为诊断依据[1]。
2结果
在16 734例心电图检测中正常及大致正常者10 322例,占61.68%,异常心电图6 412例,占38.32%,其中男性3 870例,女性2 542例。异常心电图类型按不同年龄、性别检出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在受检者当中对临床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异常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特别是老年组的异常率达到了2 998例,占46.76%,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高,心脏负荷增加,慢性病变累及浸润心脏,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组织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冠状动脉硬化等,成为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原因。
在心电图异常者中以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价值最高,因心肌缺血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均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因此将体检异常结果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者进一步进行Holter检查,连续记录心脏24 h的跳动捕捉心律失常和有症状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并将快速心律失常频发、偶发,自身症状明显并影响日常生活者予药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给予起搏器及介入治疗,心肌缺血患者多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心电图体检发现,早搏中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而中年组、老年组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体检中检出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等都为快速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属缓慢心律失常。筛查结果中频发早搏或者虽然偶发但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者,给予β受体阻断剂和阻断钠、钾、钙离子通道的药物来给予有效的治疗,效果明显。而慢速性心律失常者经过Holter筛查,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类等药物治疗,但临床无特别的疗效,因此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进行有效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中的表现即为ST段和T波的改变。青年组女性多于男性,而中、老年组性别差异不明显。在青年人中,80%为青年女性,ST-T异常主要表现在Ⅱ、Ⅲ、aVF 导联上,T波为平坦或双向,追问病史有劳累、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多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而老年组ST-T的改变者达823例(27.45%),其原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病、吸烟有关,多为器质性病变者。中老年组异常者经Holter筛查有ST段下移程度大于1 mm,持续时间大于1 min,或者有ST段抬高的心绞痛发作者,结合症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因冠状动脉多支与单支病变比较,缺血阈值显著降低,更易出现ST-T改变[3],但心电图ST-T改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如明确诊断需进一步行冠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进行球囊扩张或者安放支架及药物等治疗。
对于不加干预的几乎无明显临床症状者,无须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如若不然,特别是中年以后势必会成为冠心病的潜在因素。
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来明确诊断。而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与个人感觉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的中重度心律失常患者仍无明显不适感觉。心电图可间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现象,从而提示心脏是否有功能异常和病变,是诊断心脏疾病的辅助手段。因此心电图检查对临床早期预警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1-489.
[2]赵长安.2 830名青年及中老年人健康体检心电图对照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