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138479
“心脾相关”理论源流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744-02

    中医心脾相关的理论是在中医经典理论五行学说以及藏象学说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学说性理论,其对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以及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对心系、脾系疾病防治的理论体系。

    早在《内经》《难经》就详细论述心脾两脏互相关系的重要性。《素问·阴阳藏象大论》“心生血,血生脾”。《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心主血,脾统血,血成为心脾相关重要媒介。

    《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渺胁,甚则心痛热络,头痛喉痹项强”。太阴者,足太阴脾手太阴肺也,胜则心痛热络。《灵枢·厥病》:“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说明心脾疾病可以互相影响。

    《伤寒论》中论述心阳虚证治的条文颇多,但其疗法,却非单纯着眼于温补心阳一法,而是另辟蹊径,更多地运用了补脾之法。《伤寒论》中有关心阳虚证治的论述主要有桂枝甘草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救逆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及炙甘草汤证。从上述条文可以看出,仲景在运用温补心阳药物治疗心阳虚的同时,还更多地运用了补脾益气药物,如桂枝甘草汤,桂甘龙牡汤中的甘草,苓桂枣甘汤、桂枝救逆汤中的大枣、甘草,炙甘草汤中的人参、大枣、甘草。茯苓甘草汤:伤寒明理论云:“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与茯苓甘草汤”。

    晋代名医皇甫谧《甲乙经·上下不宁论第九》:“脾胃者上下不宁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