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7370
冠心病PCI术后围术期胸痛原因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何劲松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胸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5年行PCI术的468例冠心病患者术后1周胸痛情况,根据胸痛时有无伴ECG改变分为ECG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PCI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有84例患者复发胸痛,胸痛发生率为17.95%(84/468);胸痛患者中ECG阴性发生率61.96%(52/84),高于ECG阳性38.18%(32/84,P<0.05);术中慢血流、无复流、远端血栓或边支闭塞发生率ECG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急诊PCI胸痛伴ECG阳性发生率高于择期PCI(P<0.01)。结论 PCI术后1周胸痛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多样,应仔细辨别高危患者,积极干预。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胸痛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776-02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有为数不少的患者虽然成功地实现了罪犯血管的血运重建,仍于PCI术后围术期出现胸痛,虽然这种胸痛大多为良性的,但也可能预示着冠状动脉痉挛或心肌梗死,正确鉴别这些胸痛的原因对临床医生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5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PCI过程及临床资料,探讨围术期胸痛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成功置入冠脉支架患者468例。男286例,女182例,年龄31岁~82岁,平均年龄61.5岁。按照2006年我国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标准,临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4例。行急诊PCI术102例,行择期PCI术366例。均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入路,常规技术完成造影和PCI。术前即刻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中静脉注射肝素8 000 U,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至少满1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 mg,1次/12 h,共3 d ~5 d。同时积极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如忌烟忌酒,调整睡眠,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

    PCI 成功标准:影像学上至少2个相互垂直的投照体位,残余狭窄<20%,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3级,临床心绞痛症状减轻或消失;置入支架内径与血管内径比值为1∶1。

    1.2 观察对象 为PCI术后7 d内胸痛住院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胸痛再发,与术前胸痛性质比较是否相同,胸痛的伴随症状;发生胸痛即时描记18导联心电图,与术前心电图比较,观察ST-T变化,并严密注意心电图的动态变化;胸痛时查肌酸激酶及肌钙蛋白;重新分析胸痛患者的PCI过程,记录术中有无边支闭塞、冠脉血栓、慢血流等。根据胸痛发作时有无ECG改变,将胸痛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PCI情况;及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46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安全返回病房。①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线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有明显的胸痛再发患者84例,大多于24 h内发生,持续3 d~5 d,胸痛发生率17.95%(84/468),其临床特点见表1。③胸痛同时伴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升高者32例,占胸痛的38.18%(32/84),占PCI的6.8%(32/468)。多数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房颤,室速。④心理因素、支架植入反应等其他非心源性胸痛共52例,占61.96%(52/84),占PCI的11.11%(52/468)。⑤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远端血栓或边支闭塞与慢血流的发生率ECG阳性组高于ECG阴性组(P<0.05)。⑥ECG阳性组植入2个支架或以上者少于ECG阴性组,这可能与ECG阳性组急诊PCI的比例较高,且急诊时仅处理罪犯血管有关。⑦急诊PCI胸痛时伴ECG改变发生率高于择期PCI(P<0.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