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国产氯吡格雷用药方法不同,将2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4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国产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观察,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优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短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PTINR及APTT用药前后比较,用药后明显优于用药前,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PTINR、APTT疗效确切。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国产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85-02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重,易于形成不稳定斑块及斑块脱落,从而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本研究应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2007年大同市五医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235例,男138例,女97例。入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诊断均符合以下条件:中心性肥胖。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三酯甘油(TG)水平升高>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0.9 mmol/L,女性<1.1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FPG)升高,FPG≥5.6 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1.2 排除标准 近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史,脑梗死史;近二年内有消化道出血史;近二个月内有手术外伤史;有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血压高于180/120 mmHg;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近3个月内使用过肝素或其他抗凝药物。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D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组。4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和伴随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常规应用扩冠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1次/日)。A组:口服阿司匹林组100 mg/d;B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氯吡格雷每次75 mg,1次/天,疗程14 d;C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4 100 U,每日2次,疗程14 d;D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4 100 U,每日2次,及口服氯吡格雷每次75 mg,1次/天,疗程14 d。
1.4 观察指标 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发作诱因、心电图、凝血系列、出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24 h动态心电图。凝血系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
1.5 研究仪器及药品 智能心电机,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泰嘉,深圳信立泰有限公司)。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症状或心电图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变化。 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记录24 h心肌缺血(ST段下移0.1 mV以上)总时间。除外ST段持续下移者。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判定 D组口服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氯吡格雷57例中,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1.93%。A组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和64.28%。D组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4组临床疗效例(%)
2.2 各组心肌总缺血时间疗效检测(见表2)
表2 4组24 h Holter心肌总缺血时间(x±s)h
2.3 各组APTT、PTINR 变化(见表3)
表3 4组PTINR、APTT变化(x±s)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黏度明显增高 ......
摘要: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国产氯吡格雷用药方法不同,将2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4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国产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观察,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优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短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PTINR及APTT用药前后比较,用药后明显优于用药前,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PTINR、APTT疗效确切。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国产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85-02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重,易于形成不稳定斑块及斑块脱落,从而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本研究应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2007年大同市五医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235例,男138例,女97例。入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诊断均符合以下条件:中心性肥胖。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三酯甘油(TG)水平升高>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0.9 mmol/L,女性<1.1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FPG)升高,FPG≥5.6 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1.2 排除标准 近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史,脑梗死史;近二年内有消化道出血史;近二个月内有手术外伤史;有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血压高于180/120 mmHg;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近3个月内使用过肝素或其他抗凝药物。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D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组。4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和伴随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常规应用扩冠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1次/日)。A组:口服阿司匹林组100 mg/d;B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氯吡格雷每次75 mg,1次/天,疗程14 d;C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4 100 U,每日2次,疗程14 d;D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4 100 U,每日2次,及口服氯吡格雷每次75 mg,1次/天,疗程14 d。
1.4 观察指标 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发作诱因、心电图、凝血系列、出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24 h动态心电图。凝血系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
1.5 研究仪器及药品 智能心电机,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泰嘉,深圳信立泰有限公司)。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症状或心电图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变化。 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记录24 h心肌缺血(ST段下移0.1 mV以上)总时间。除外ST段持续下移者。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判定 D组口服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氯吡格雷57例中,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1.93%。A组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和64.28%。D组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4组临床疗效例(%)
2.2 各组心肌总缺血时间疗效检测(见表2)
表2 4组24 h Holter心肌总缺血时间(x±s)h
2.3 各组APTT、PTINR 变化(见表3)
表3 4组PTINR、APTT变化(x±s)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黏度明显增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